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每次便便多久比較好?其實好的便便講究的是……

要規律

也許很多人告訴過你, 蹲坑不要蹲太久, 可能會長痔瘡哦。

那麼問題來了:每次便便多久比較好?蹲多久就算久了呢?

今天丁當就請來消化科的黃銜醫生聊一聊這個問題。

每次便便多久比較好?

通常建議每次的便便時間在 3~5 分鐘內, 如果超過 5 分鐘了, 便便也沒有出來的意思, 果斷一點, 憤然起身, 棄馬桶而去。

當然, 咱沒不是徹底放棄了, 稍事休息或喝點水、吃點東西, 待再次有便意的時候, 再去廁所, 繼續努力。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不過這個時間也只是個大概的建議, 太過於在意時間對健康的益處不大。

便便, 關鍵還是要規律。

怎麼才算規律的便便?

說到規律, 無非就是便便的次數和模樣。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 每週便便 3~21 次都是正常的;便便深黃色、褐色或青色, 沒有見到什麼粘液、膿血等, 就是正常的。

不過, 這裡說的是一般狀態下的情況, 正常便便不僅和吃的食物種類、狀態、量有關, 還和身體的精神、心理、健康狀態有關。

因此, 即使便便不完全符合上述情況, 也可能是正常狀態。

比如大吃一頓之後, 大便次數比平時要多, 每次便便量也較大, 這是正常的。

比如因為天氣熱、工作忙, 大量出汗而又補充水分不足, 導致兩天才解一次大便, 而且大便硬結, 也是正常的。

再比如在高考或面試之前, 精神壓力大, 便便次數相較于平時變多,

而且每次大便量少且稀爛, 這也是正常的。

如何擁有規律的便便?

正常規律的便便主要和飲食、心理、環境、習慣有關。

1. 飲食:保證膳食纖維的比例

食物中最好能保證一定比例的膳食纖維, 以保證大便的量、膨松度、含水量以及對腸壁的刺激。

具體說到吃什麼, 其實大家可能都懂啦, 就是做不到而已……

其中以蔬菜最佳, 水果次之, 堅果、洋蔥、蘿蔔、蒜苗、番薯等也是推薦的。

與此同時, 還可以限制一下脂肪、蛋白類的比例, 避免大便過粘、腸道產氣體過多等。

最後呢, 注意多喝水, 主要是自己感受舒服、不渴就好, 如果非要推薦一個喝水量, 每天 1500 ml~1700 ml 比較合適。

2. 心理上要放鬆, 講究「無為而治」

不要太在意便便的量、時間等。

從專業上來說,

過度關注反而會導致交感神經興奮, 抑制大便衝動, 進而導致便秘;情緒激動的時候也是沒有辦法順利便便的, 比如和別人吵了架, 便便可能就不願意出來了。

有時候真不是你想要就有的啊, 可能是越想要, 就越得不到。

別把便便太當回事, 「隨遇而安」多好。

3. 環境:能放鬆的環境就是好環境

環境, 對不同的人影響也不太一樣。

有的人, 真的得在特定場所才有排便衝動, 尤其是一些兒童及少年。

有的人, 只有在自己家的馬桶才能便便出來。

有的人, 對氣味有特別的要求。

還有的人, 對便器有特別的要求。

其實, 這些都是正常的。 只有在放鬆的情況下, 人才更容易有排便的衝動。

4. 習慣:便便也講究儀式感

便便的習慣主要是說便便的時間及排便前後的一些特定行為,

就像是一種儀式。

有的人習慣在早上睡醒後排便;有的人習慣在睡覺前排便;有的人習慣在吃了東西之後排便;有的人需要喝了水才能排便;有的人得吃了水果才排便;還有人, 習慣脫光衣服才能排便。

只要是不麻煩、不妨礙到別人的, 任何習慣, 任何儀式感, 都是無可厚非的。

想要有正常的便便, 就要全方面去瞭解它。 足夠瞭解它之後, 就努力去滿足它!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 通過飲食的改善、心理的調節、環境的調整及排便習慣的養成, 想要擁有正常規律的便便也不是多麼難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