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學家告訴你:為啥越撓越癢
對於皮膚瘙癢,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越撓越癢, 越癢越想撓。 但很少有人想過為什麼會這樣。 日前, 美國華盛頓大學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終於揭開了其中的奧秘。
痛癢之爭
一個世紀以來, 很多科學家都認為癢和痛是同一種生理反應, 只不過癢較痛微弱一些, 痛比癢更強烈一些。 但該理論始終無法解釋出現這兩種現象時, 人體截然不同的感受和身體反應。 持支持和反對意見的兩派科學家進行了大量的實驗來證明各自的觀點, 但仍然無法說服對方。 直到2007年和2009年, 華盛頓大學神經科學家陳宙峰在《自然》和《科學》上發文稱找到了中樞神經系統中的癢基因,
但很快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十幾年前科學家們就已經知道, 當感覺癢時, 人們伸手搔癢, 這是因為抓撓皮膚產生的疼痛會通過脊髓中的神經細胞傳遞到大腦, 對瘙癢信號形成干擾, 暫時抑制住瘙癢的感覺, 即痛掩蓋了癢。 這個說法很好地解釋了人為什麼要撓癢癢, 但卻沒有告訴我們為什麼越撓越癢。
癢從何來
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 陳宙峰的團隊對整個過程進行了分析, 結果發現當大腦因瘙癢引發的抓撓產生痛感後, 大腦會立即作出反應, 讓機體產生出一種名為血清素的神經遞質來控制疼痛。
“科學家們十幾年前就發現了血清素在控制疼痛中的作用, 但將其與瘙癢聯繫起來這還是第一次。 ”陳宙峰說。
為了證明這個想法, 陳宙峰的團隊通過基因敲除技術培育了一種無法產生血清素的小鼠。 和他們設想的一樣, 在被注射通常會引起皮膚瘙癢的物質後, 這些基因工程小鼠並不會像普通小鼠一樣產生明顯的瘙癢感;而注射了血清素後這些小鼠又會出現瘙癢和抓撓現象。 這非常符合瘙癢和疼痛信號通過不同但相關的途徑進行傳播的設想。
如何止癢
既然血清素是導致越撓越癢的主要原因, 為何不直接將其刪除了事。
由陳宙峰團隊發現的與癢相關的基因被稱為GRPR基因, 是第一個在中樞神經系統中發現的癢基因。 雖然表達GRPR基因的神經細胞, 並不都是癢細胞,
在弄清這一點後, 陳宙峰團隊用血清素再次進行了實驗。 新實驗中, 研究人員在給小鼠注射致癢物質的同時又注射了一種能夠啟動多種不同血清素受體的複合物質。 而後對這些受體逐一進行篩查。 最終, 他們發現了一種被稱為5HT1A的受體是啟動GRPR神經元的關鍵因素。 為了驗證這一結論, 陳宙峰團隊再次向實驗鼠注射了一種能夠阻斷5HT1A受體的藥物, 結果發現小鼠的瘙癢症狀得到了顯著緩解, 在注射致癢物質後, 基本上不會抓癢。
至此, 陳宙峰團隊終於弄清了痛與癢之間惡性循環的原理——首先,
該研究為打破瘙癢與抓撓這個惡性循環, 特別是對牛皮癬以及多種瘙癢症的治療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相關論文發表在《神經元》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