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在父母眼裡 子女真的是“遠香近臭”?

家有老人, 離不開兒女的照顧。 你有沒有這種感覺:鞍前馬後照顧老人的子女, 在老人看來是“老惹我生氣”的那個孩子;那個平時不在身邊、春節期間才回來“度個假”的子女反倒成了“香餑餑”。 是距離產生美?還是遠親近仇?北京回龍觀醫院老年病房主任燕江陵說, 老年人往往會把情感重心放在遠方那個孩子身上, 因此, 他們的種種表現也在情理之中。

付出最多 卻不招待見

60歲的張女士去年退休後, 就承擔起照顧80歲老母親的任務。 老母親上了年紀, 各種各樣的小毛病不斷。 去年, 老人鬧過一次心梗, 還因為消化道出血住過院。

這兩次住院, 都是張女士跑前跑後。 張女士還有兩個弟弟, 一個在國外生活, 一個在南方工作。 春節期間, 兩個弟弟帶著各自的家人回來過年。 老人一見到兩個兒子就眉開眼笑, 和兒子們念叨著自己身體不好, 住了兩次院, 其間反復表示了對女兒的不滿。 老人和兒子們說, 住院期間, 閨女也不給她送飯, 每天都給她訂醫院食堂的飯菜。 老人還告狀說, 住院期間閨女不陪她, 到了探視時間, 也不准點來, 經常遲到。 “閒話”傳到張女士的耳朵裡, 她聽了之後十分生氣, “我也是60歲的人了, 本來血壓就高;老媽住院期間, 我都快累得住院了, 怎麼就不落好?”更讓張女士委屈的是, 老人覺得她來照顧就是分內之事, 老人總說:“我的兩個兒子都那麼忙,
閨女退休了, 閑著也是閑著, 她不管我誰管我?”

樂樂這個春節回到山東老家, 天天聽奶奶說媽媽的壞話。 樂樂的父母和奶奶一起生活, “爸爸是老大, 總覺得自己要有老大的樣子。 ”樂樂的二叔也和奶奶住在一個城市裡, 但平時根本不露面, 就等春節的時候過來轉轉。 二叔家的經濟條件不錯, 但也沒見到二叔多給老人花一分錢。 可是在樂樂奶奶看來, 二兒子有本事、孝順, 至於大兒子, “他們兩口子也沒什麼本事, 也就能給我做做飯。 ”

李先生和父母住在一起, 弟弟遠在國外。 由於母親癱瘓在床, 他們一家人請了保姆來照顧老人。 “別的不說, 就說面試保姆吧, 我這一年至少換了七八個保姆。 現在吃苦耐勞、踏實本分、願意照顧臥床老人的保姆越來越少了。

”老母親躺在床上天天和兒子、兒媳婦鬧彆扭, 動不動挑禮、找事兒。 父親則一副“甩手掌櫃”的模樣, 天天出去遛彎, 回到家裡有時還和臥床的老伴兒吵架, 這時候, 李先生就要來扮演調解人的角色, 兩邊勸勸, 兩邊不落好。 李先生的弟弟前兩年剛剛移民到國外, 說起來是海外華人了, 實際上生活也比較艱難。 於是, 老人請保姆以及醫療費的開支都由李先生一家來承擔。 儘管李先生付出了這麼多, 但母親依然喜歡一年見不了一次面的弟弟, “人前人後從來沒誇過我。 ”

離父母近為什麼不落好

“遠了香近了臭”、“遠親近仇”、家長偏心遠方的孩子……在心理專家來看, 父母這樣的表現並不意外。

燕江陵說, 一個家庭中如果有兩個以上的孩子, 遠方的孩子總會成為父母精神上的“牽絆”。 遠方的孩子如果事業有成, 即使那個孩子為老人付出得很少, 老人也更喜歡遠方的孩子, “成功的孩子是父母的驕傲。 ”老人在親戚朋友面前提起成功的孩子, 覺得倍兒有面子, 覺得能給他們加分。

遠方的孩子如果沒有功成名就, 就是個普通人, 老人對遠方的孩子也會更好一些。 工作在外地或者離家比較遠的孩子, 往往只有在逢年過節時才能回家, 這時父母就會“愛心大爆發”, 把平時對孩子的擔心、思念都集中表達出來。 “但父母通常沒有注意到, 這種愛心的集中表現會讓身邊的孩子不舒服。 即便身邊的孩子有點微辭, 老人也會認為平時都已經足夠關心身邊的孩子了,

春節期間就是要心疼遠方的孩子, 要不然就要再等一年, 才有這種表達愛心的機會。 ”

遠方的孩子如果過得很艱難, 經濟條件不好, 父母更是會偏心遠方的孩子。 “你看他一年到頭都在外面受苦, 太不容易了;家裡的孩子天天跟著我享福。 ”家裡的孩子可能未必享什麼福, 但老人覺得“至少你在我身邊啊, 至少家裡親戚多、有人照應啊, 出門在外的孩子, 病了都沒有人遞水喂藥。 ”

常在一起 糗事更易被記牢

節日期間, 父母的這種“偏心”表現得格外明顯。 燕江陵說, 老人就是偏心平時在外的孩子, 無論外面的孩子是成功、是落魄, 還是普普通通, 平平常常……老人都會更心疼在外的孩子。

“平時難得見一面, 見面的時候想到的都是各種好;家裡的孩子天天見, 平時生活中難免會磕磕碰碰, 老人往往就會認為家裡的孩子不好, 是那個‘天天惹我生氣’的孩子。 ”

父母偏心遠方的孩子, 與他們的記憶力、注意力的特點有關。 “一個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 日常生活中的事情, 人們大多都記不住, 但能夠引起強烈情感反應的事情反而容易被無意識地記下來。 ”燕江陵說, 家裡的孩子天天照顧父母, 父母記不住;但家裡的孩子和父母吵了一架或者發生彆扭, 這種事情能夠引起強烈的情感反應, 反倒容易被記下來。

從注意力的層面來看, 進入老年之後, 人的注意力廣度會明顯下降, 對外界社會的適應度也在下降。 “絕大多數老年人生活的核心就是家庭, 他們關心的就是家長里短的瑣事,一旦遇到不開心的事兒,也沒地兒轉移注意力。”所以,老年人對身邊的子女往往頗多怨言,細數起來,他們每天念叨的也就是那麼兩三件事兒。

從一個人記憶遺忘順序來看,眼前的事兒容易忘記,以前的事情反而記得更清楚。“不在身邊的子女回到家裡,即使有什麼不愉快,因為是剛剛發生的,老人很快就忘記了;身邊的子女既往曾經‘惹我生氣’的那些事兒,因為相對來說發生的時間更靠前,也更容易就被翻出來,一再強化記憶。”

在老人身邊的孩子會覺得委屈,“費力不討好。”其實,老人是“誰離得遠擔心誰。”燕江陵說,遠方的子女是老年人情感分配的重心,是老年人的情感寄託。

老年人要有自己的生活

過了正月十五,回家過年的孩子們都會再度飛出家門,老人也難免會出現情感上的不適。有的老年人吃不香睡不好,有的老年人還沒等孩子離開家門就天天“倒計時”,悄悄地抹眼淚。燕江陵說,醫院裡還真有想孩子“想”病了的老年人,“孩子沒回家的時候就盼望著,孩子要離開家了依依不捨。”老年人要平穩地度過這段時間,平時就要擴大自己的生活圈,讓自己的生活更豐富多彩。“絕大多數老人都是在自然而然地等待衰老,沒有做好準備去迎接衰老。”燕江陵說,人到老年,身體狀況、心理狀況、性格方面等都會有所改變,沒有做好迎接衰老的準備、順其自然地衰老,遇到各種問題時難免會出現焦慮。如果早在衰老之前就開始準備,一旦老年階段遇到各種問題,也不會太著急。

老人要努力改變自己,兒女們也要多理解老人,懂得他們進入老年後,會發生的生理上和心理上改變,懂得他們,才能理解他們,照顧好他們。(記者 賈曉巨集)

他們關心的就是家長里短的瑣事,一旦遇到不開心的事兒,也沒地兒轉移注意力。”所以,老年人對身邊的子女往往頗多怨言,細數起來,他們每天念叨的也就是那麼兩三件事兒。

從一個人記憶遺忘順序來看,眼前的事兒容易忘記,以前的事情反而記得更清楚。“不在身邊的子女回到家裡,即使有什麼不愉快,因為是剛剛發生的,老人很快就忘記了;身邊的子女既往曾經‘惹我生氣’的那些事兒,因為相對來說發生的時間更靠前,也更容易就被翻出來,一再強化記憶。”

在老人身邊的孩子會覺得委屈,“費力不討好。”其實,老人是“誰離得遠擔心誰。”燕江陵說,遠方的子女是老年人情感分配的重心,是老年人的情感寄託。

老年人要有自己的生活

過了正月十五,回家過年的孩子們都會再度飛出家門,老人也難免會出現情感上的不適。有的老年人吃不香睡不好,有的老年人還沒等孩子離開家門就天天“倒計時”,悄悄地抹眼淚。燕江陵說,醫院裡還真有想孩子“想”病了的老年人,“孩子沒回家的時候就盼望著,孩子要離開家了依依不捨。”老年人要平穩地度過這段時間,平時就要擴大自己的生活圈,讓自己的生活更豐富多彩。“絕大多數老人都是在自然而然地等待衰老,沒有做好準備去迎接衰老。”燕江陵說,人到老年,身體狀況、心理狀況、性格方面等都會有所改變,沒有做好迎接衰老的準備、順其自然地衰老,遇到各種問題時難免會出現焦慮。如果早在衰老之前就開始準備,一旦老年階段遇到各種問題,也不會太著急。

老人要努力改變自己,兒女們也要多理解老人,懂得他們進入老年後,會發生的生理上和心理上改變,懂得他們,才能理解他們,照顧好他們。(記者 賈曉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