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系統支撐心理健康
編者的話:
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裡, 專門提出了提高心理健康的目標。 內容涵蓋了加強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和規範化管理, 加大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傳力度, 加大對重點人群心理問題的早期發現和及時干預力度等。 到2030年實現“常見精神障礙防治和心理行為問題識別干預水準顯著提高”的目標, 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心病無小事
如今, 越來越多的人心理“透支”, 進入“心理亞健康”狀態。 然而, 很多人並不把心理問題當回事, 對精神疾病的認知比較模糊。 事實上, 不管什麼樣的精神疾病, 都是有可能害死人的。
世界衛生組織心理危機預防研究與培訓合作中心主任、北京回龍觀醫院院長楊甫德表示, 我國將精神分裂症、偏執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障礙、雙相情感障礙等6種疾病列為嚴重精神障礙進行管理。 雖然這些重症患者的比例不高, 但其症狀嚴重, 影響了患者的生活、工作和社會功能, 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而更為常見的抑鬱症、焦慮症等, 症狀相對沒那麼明顯, 卻仍可能引發嚴重後果。 很多人不把抑鬱、焦慮當成病, 而是認為病人矯情、脆弱、不夠堅強, 對他們很不耐煩, 言辭間充滿揶揄、攻擊。 患者往往一味隱忍, 很少想到要去求助。 但當一件件糟糕的小事不斷累積, 情緒就可能像決堤的大壩, 出現自傷、自殺、攻擊等後果。
另一方面, 精神疾病與軀體疾病形影不離, 互為因果。 比如, 心絞痛、關節炎、哮喘、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疾病常會伴發抑鬱症, 而抑鬱症又可影響慢病的預後。 抑鬱症對健康的影響甚至超過了慢病本身。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佈的資料顯示, 精神障礙在我國疾病總負擔的排名中居首位。 各類精神問題約占全部疾病和外傷所致殘疾及勞動力喪失所致總負擔的1/5, 預計到2020年, 這一比率將升至1/4。
楊甫德呼籲, 人的發展, 其核心是心理的發展。 不重視心理問題, 就談不上真正的健康。 只有提高對心理健康的重視, 讓心理“樹根”更有力量, 健康中國的夢想才能實現。 ▲
識別
心理問題早發現
研究表明, 在綜合醫院就診的患者中,
第一關, 加強全民心理衛生知識的培訓和教育, 提高公眾知曉率。 可以嘗試資訊化手段, 比如熱線電話、手機軟體等, 讓公眾方便地獲取心理知識。
第二關, 建立健全精神疾病的轉介流程。 精神疾病的首診機構, 可能是社區醫院、綜合醫院、精神專科醫院, 也可能是心理諮詢機構。 這就需要明確各個機構間轉診的標準。
第三關, 建立醫防一體的體系, 加強基層醫院的建設。 我們強調首診在基層, 讓基層醫院做好早期識別、預防以及病後康復工作, 實施無障礙轉診,
識別心理疾病, 個人也是重要一環。 楊甫德建議公眾:1.主動學習心理健康和評估知識, 知道自己有沒有心理亞健康症狀, 比如睡眠品質不高、精力大不如前、腦力反應下降、快樂程度下降等;識別自己有沒有特徵性症狀, 比如對所有事情都擔心害怕;嚴重程度如何, 比如症狀持續兩周以上, 嚴重影響學習或工作效率等。 2.自我風險評估, 有沒有自殘、自傷、自殺想法等。 3.自我干預效果的評估, 包括主動調整心態是否有效、能不能適度減壓等。 楊甫德認為, 自我識別其實比較難, 更要靠家人、親屬、朋友等來識別、預警。 所以, 每個人都是心理風險防範系統的一分子。
報警
求助熱線必須通
經過自我評估, 若發現心理問題, 有自傷、自殺風險, 該怎麼辦?很多人並不知道。
2014年, 原先的北京市心理援助熱線成為國家衛生計生委全國心理援助熱線專案管理辦公室, 至今已接聽25萬人次的求助電話, 挽救了9000多例自殺高危個體。 但在全國範圍內, 心理援助熱線並不普及。 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官方網站公佈了國內55條心理熱線的相關資料, 其中, 由精神衛生機構開辦的有18條, 涵蓋12個省(區、市);熱線均為收費電話, 均按正常通話費用標準計算;北京、四川、江蘇、杭州、瀋陽5個省市的熱線, 工作時間明確標注為24小時。 “從全國範圍看, 心理援助熱線服務供不應求, 不僅數量少, 而且經常占線。
熱線要進行功能區分, 比如專做危機干預的、處理突發事件的、一般心理援助的。 還要根據區域特徵、人口分佈等細分。 如自殺率, 農村是城市的3倍, 女性多於男性, 老人自殺現象嚴重, 干預措施肯定與城市不一樣。
最後, 一些新的技術手段也可以作為熱線的補充。 北京回龍觀醫院開發的一款預防自殺的手機軟體, 可以提供科普知識、抑鬱評測、網上自助治療、心理危機應對等多項自助服務, 以解決患者羞于去醫院看病的問題, 還能識別患者層級, 更好地提供送醫上門服務。 ▲
治療
隨便停藥很危險
心理疾病和軀體疾病一樣,都需要規範化治療。楊甫德介紹說,我國對於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療越來越規範,現在已經有了5個疾病的臨床路徑、10個疾病防治指南,在所有醫學學科裡遙遙領先。業界一直在強調全程、綜合治療,以藥物治療為基礎,聯合心理、物理、康復訓練、危機干預,治療與康復並重,康復要貫穿整個治療過程等先進理念,與國際接軌。
但是,精神疾病的治療還存在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同級別醫院不平衡等問題。當前,政府部門、精神醫學領域各學會、協會積極推進精神科骨幹醫師培訓、診療規範培訓、人文醫學培訓,先把好醫生這一關。
楊甫德說,精神科醫生必須會做心理治療,需要多學習國際前沿知識。康復治療應該是全程治療的一個重要內容,説明患者回歸工作崗位,特別是工作能力、社交技能、職業康復能力的訓練,讓患者能夠更早、更完全地回歸社會,降低復發率。
患者自身是治療環節中的關鍵。首先要消除誤區。精神科的藥物可能存在一定副作用,但能讓病情得到控制,大腦功能改善,副作用會慢慢緩解或消失。如果隨意停藥,不正規治療,會有八九成的復發風險。其次要關注自己的心理狀態。只要有不舒服,如情緒不好、興趣減退、精力下降、飲食睡眠不好等,不管任何原因,都要及時自我篩查或就醫;同時加強自我調適,找人聊聊,出去放鬆放鬆。如果調整無效,要去專科醫院、綜合醫院精神科或心理科,或者社會上的心理諮詢機構就診。小問題可以做心理諮詢,要是嚴重影響工作、社交,還是要去專業機構。治療要系統、全程、足量,把每一次治療都當成第一次治療,想辦法達到臨床痊癒。
對全社會而言,要共同減少對精神疾病的歧視,在就業、入學等方面給予更多寬容,才能提高就診率和規範治療率。這需要社區、衛生、民政、殘聯、公安、政府等一起努力。▲
▲
治療
隨便停藥很危險
心理疾病和軀體疾病一樣,都需要規範化治療。楊甫德介紹說,我國對於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療越來越規範,現在已經有了5個疾病的臨床路徑、10個疾病防治指南,在所有醫學學科裡遙遙領先。業界一直在強調全程、綜合治療,以藥物治療為基礎,聯合心理、物理、康復訓練、危機干預,治療與康復並重,康復要貫穿整個治療過程等先進理念,與國際接軌。
但是,精神疾病的治療還存在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同級別醫院不平衡等問題。當前,政府部門、精神醫學領域各學會、協會積極推進精神科骨幹醫師培訓、診療規範培訓、人文醫學培訓,先把好醫生這一關。
楊甫德說,精神科醫生必須會做心理治療,需要多學習國際前沿知識。康復治療應該是全程治療的一個重要內容,説明患者回歸工作崗位,特別是工作能力、社交技能、職業康復能力的訓練,讓患者能夠更早、更完全地回歸社會,降低復發率。
患者自身是治療環節中的關鍵。首先要消除誤區。精神科的藥物可能存在一定副作用,但能讓病情得到控制,大腦功能改善,副作用會慢慢緩解或消失。如果隨意停藥,不正規治療,會有八九成的復發風險。其次要關注自己的心理狀態。只要有不舒服,如情緒不好、興趣減退、精力下降、飲食睡眠不好等,不管任何原因,都要及時自我篩查或就醫;同時加強自我調適,找人聊聊,出去放鬆放鬆。如果調整無效,要去專科醫院、綜合醫院精神科或心理科,或者社會上的心理諮詢機構就診。小問題可以做心理諮詢,要是嚴重影響工作、社交,還是要去專業機構。治療要系統、全程、足量,把每一次治療都當成第一次治療,想辦法達到臨床痊癒。
對全社會而言,要共同減少對精神疾病的歧視,在就業、入學等方面給予更多寬容,才能提高就診率和規範治療率。這需要社區、衛生、民政、殘聯、公安、政府等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