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慢病究竟找找中醫瞧什麼?

受訪專家:

邵念方, 山東省中醫院心病科主任醫師

擅長:心腦血管病包括急性心肌梗塞、冠心病、心絞痛、半身不遂及老年病等

馮建華, 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

擅長:糖尿病及併發症、甲狀腺功能亢進及減退、代謝綜合征等內分泌紊亂等疾病

近日, 由濟南國醫堂醫院主辦的, 以“國人國藥國醫堂 濟民濟世濟天下”為主題的“2014中國山東百名名老中醫公益國醫文化節”在濟南舉行。 103名著名老中醫專家學者, 以及社會各界1000多名參會人士出席啟動儀式。

中醫在我國綿延幾千年, 而隨著西方醫學的傳入,

西方醫學逐步佔據了統治地位, 中醫的傳統療法反而湮沒不彰。 在此次活動中, 百名名老中醫齊聚一堂, 發出了中醫有力的聲音。 即便是在高血壓、高血脂等領域, 中醫也體現著獨特的價值。

糖尿病,

中醫重在預防治療併發症

“靠吃中藥來降糖?效果其實並不像西藥那麼立竿見影。 ”擅治內分泌疾病的馮建華主任醫師坦然相告。 “中醫治療糖尿病, 更主要的領地是在預防和治療糖尿病併發症上面, 如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足的治療上。 ”

馮建華介紹, 像糖尿病腎病患者, 已經發展為尿蛋白、血壓特高、雙腿水腫、全身無力等症狀, 這種情況, 單純控制血糖, 腎臟功能也很難恢復正常。 這些失調, 就需要用中藥來調理。

研究發現, 如果患者在疾病早期就進行中藥干預治療, 進行化瘀逐痰, 對於慢性併發症的發生發展, 都會有一個相對的制約, 可適當延緩或減輕併發症。

只是, 對於胰島素依賴性患者來說, 單純中藥治療就不太適合。 這是因為這類患者自身沒有或僅有極少量的胰島素產生, 完全依賴外源的胰島素來維持正常的生理需要, 一旦中止胰島素治療, 會出現酮症酸中毒而威脅生命。

通過西醫來達到血糖指標, 通過中醫來改善體質, 兩者結合往往能達到良好效果。 馮建華提醒, 無論採用哪種治療方法, 清淡低脂飲食, 適量運動, 心態平和, 避免大吃大喝的“土豪”生活, 都是防止糖尿病的根本。

心腦血管病,

中醫重在減少發作改善症狀

很多患者都有這樣的情況, 吃藥控制高血壓、高血脂等, 病情卻總是反反復複, 頭暈頭疼等症狀也不見緩解, 像改善高血壓臨床症狀、減少心絞痛發作、控制心律失常等, 都可以通過中醫來調理。

邵念方介紹, 曾診治一位女幹部, 儘管一直服用多種降壓、降脂和軟化血管的西藥, 但總有胸悶氣短、頭暈眼花、下肢麻木的症狀。 而導致這種情況的根本, 則是憂鬱煩惱傷了肝, 肝陽上亢導致頭暈眼花, 肝氣鬱結導致胸悶氣短, 肝陰虛導致下肢麻木疼痛, 選用中藥滋腎養肝, 則從根本上緩解症狀, 用了一段時間的中藥, 效果得到緩解。

除此之外, 西藥的毒副作用, 也往往導致很多患者用藥不能持續。 像高血脂患者, 儘管西醫降血脂效果較好,

但需定期複查肝腎功能。 完全可以借助中醫辯證來施治。 我的很多患者在中醫治療後, 感到自身症狀減輕, 血脂也隨著降低, 但也有一些患者, 感覺症狀減輕了, 化驗血脂的值反而增高了。 像這種情況, 其實是由於藥物的作用, 使黏在動脈內壁上的血脂沖刷下倆, 未能及時排出體外所致, 過一段時間必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