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洗碗不當 殘留細菌和化學成分易吞入體內

錯誤洗碗的健康風險

一般人出現腸道感染, 很少觀察是否"洗碗"出錯造成。 腸道傳播疾病的細菌種類很多, 不當的洗碗方式, 很容易讓有些細菌產生或附著在鍋碗盤筷的周遭, 進而在用餐使用後, 威脅腸道與消化系統健康。

改善之道

用餐結束後立即洗碗, 不宜浸泡後才清洗, 如此容易滋生細菌, 且浸泡時間越長, 越容易滋生細菌。

有些人只注意洗碗盤的內部, 不注意洗碗盤底, 結果疊碗盤時, 造成碗內與碗底之間的細菌感染。 因此洗碗時, 內外都要洗得徹底。

最好在水龍頭下, 用流動水清洗。

用熱水洗碗,

熱水的去汙力較強。

菜瓜布、抹布經常是細菌滋生的溫床, 每次使用後需擰乾、曬乾, 並經常換新。

戴上手套洗碗, 避免刺激皮膚, 引起富貴手。

最好把油膩及不油膩的杯盤碗碟分開清洗。

餐具材質不同, 需要的沖洗時間也不同;例如不銹鋼、玻璃材質的表面孔隙較小, 容易被洗乾淨, 清潔劑不易殘留;表面孔隙較大的陶瓷、塑膠、樹脂等餐具, 例如:砂鍋、大湯碗等, 更得多沖洗幾次。

合成介面活性劑洗碗精的健康風險

一般市售的洗碗精, 為達到洗淨效果及低廉成本, 大都使用合成介面活性劑。 雖然溶解力好, 洗淨能力強, 但無法完全被自然分解, 對人體有害, 造成富貴手、破壞肝臟細胞、引起貧血、造成畸型兒;若使用含三氯沙的洗碗精更可能致癌。

並且介面活性劑會經由家庭廢水排放到溪流中, 破壞生態。

改善之道

不使用清潔力強的洗碗精, 雖然洗乾淨了碗盤, 但殘留化學成分的機率大。

洗碗精使用量愈少愈好, 可以用水稀釋原液後再使用;或先用衛生紙擦掉油污, 再用熱水洗即可。

不太油膩的碗盤, 直接用熱水沖洗即可。

選擇有“環保標示”的洗碗精, 洗碗精的介面活性劑含50%以上天然原料, 分解度達95%以上, 且不含磷、螢光劑、含氯漂白劑、甲醛水等添加劑。

選擇天然介面活性劑, 例如苦茶粉、無患子等, 對健康無負擔, 且分解後可以融入自然界, 不會對生態造成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