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婦女更年期吃哪些藥呢

婦女經斷前後, 值“七七任脈虛, 太沖脈衰少, 天癸竭”的生理狀況, 發生腎氣虛衰、陰陽失調的病理改變, 即“腎虛為本”。 在治療上以益腎為主。 統計1987年~2006年間80餘篇相關論文, 治法多種、研究漸深, 如辨證論治、辨病立方及平衡狀態辨治思路。 這些豐富的治療方法, 預示中醫藥治療更年期綜合征前景十分廣闊。

在1964年修訂的全國高等院校中醫教材始有“經斷前後諸證”病名, 治以滋陰潛陽, 提出應以補腎氣、調沖任為主。 以後各版《中醫婦科學》均以“腎虛為本”論, 列腎陰虛、腎陽虛、陰陽俱虛三型。 腎陰虛擬滋腎養陰法,

代表方劑為左歸丸加減等;腎陽虛溫腎扶陽, 予右歸丸加減等;陰陽俱虛, 予二仙湯合二至丸加熟地等。

治療經斷前後諸證以益腎法, 正是抓住了婦女的生理、病理特點的關鍵, 益腎法奠定了治法的基礎。 近20年發表與腎有關論文56篇, 占總論文數70%, 傳統益腎法居於優勢, 益腎法可稱得上經典治療大法。

歸納方劑有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湯、還少丹、二至二仙湯、羅元愷教授更年1號丸(生地、首烏、女貞子、枸杞子、山藥、雞血藤、珍珠層粉、淫羊藿等)、更年2號丸(上方生地易熟地、加大淫羊藿量、加補骨脂等)等處方。 多以六味、知柏地黃、二至、二仙等經典處方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