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古人養生經典法則

靜神養生

在傳統養生學中佔有重要地位。 古人認為, 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 保持神氣清靜, 心理平衡, 可以保養天真元氣, 使五臟安和,

有助於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 反之則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 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動形養生

古人認為“人欲勞於形, 百病不能成”;詩人陸遊說“形要小勞之”, 都說明古人認識到適度運動對健康的積極作用。 古人在實踐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氣功、太極拳、八卦掌、五禽戲等動形方式, 以強身延年。 人若貪圖安逸, 運動不足, 或是勞累過度, 則容易引起“勞傷”, 也稱“五勞所傷”, 即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飲食養生

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 糾正臟腑陰陽之偏, 防治疾病, 延年益壽。 飲食要以“五穀為養, 五果為助, 無蓄為益, 五菜為充”, 還要重視五味調和, 否則, 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俯功能失調而致病。

進補養生

傳統醫學十分推崇用滋補藥物調理陰陽、補益臟腑、滋養精血。 合理進補可以強身防病、祛病延年。 進補既要辨證, 又要適量, 還應考慮順應四時。 服用補益藥時, 如系入肺藥, 在秋季比較適宜;如系溫補藥, 則在冬季比較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