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最認可的9大養生食物
導讀: 1.蓮藕 蓮藕是獲得最多國寶級中醫師青睞, 同時也是歷代醫家推崇的養生食物。 80高夀的清代飲食專家袁枚愛吃蓮藕, 在《隨園食單》曾提到, 最...
1.蓮藕
蓮藕是獲得最多國寶級中醫師青睞, 同時也是歷代醫家推崇的養生食物。
80高夀的清代飲食專家袁枚愛吃蓮藕, 在《隨園食單》曾提到, 最喜歡嫩藕的爽脆口感。
90高齡的馬光亞教授, 則愛在微涼的秋冬季節, 來碗潤肺安神的蓮藕排骨湯。
蓮藕具有多種食療效果。 現代科學分析, 蓮藕含有大量鐵質, 具有補血作用。
豐富的維生素C、抗氧化物、多醣和多酚類則可達到抗癌效果。
以中醫來說, 生熟藕各具不同效果, 蓮藕生吃性味甘寒, 可清熱涼血;煮熟後性味溫平, 有助健脾胃, 《本草綱目》稱為「靈根」。
蓮藕生食可清熱、止血、散瘀, 適用於經常口乾舌燥和火氣大的人。
中醫著名的五汁飲(梨汁、荸薺汁、鮮蘆根汁、麥冬汁、藕汁共同組成),
生藕並有清肺止血效果, 早期常用來治療肺結核;且對於經常流鼻血的人, 也有止血效果。
對情緒不穩定、焦慮、失眠或神經緊張, 生藕汁也有安神作用。
但生藕有類似收縮血管效果, 如有婦女痛經、經期不順或手腳冰冷的人, 不建議經常吃;產後需等惡露排淨再用。
蓮藕煮熟則有健脾胃功效, 很適合老人、小孩補養, 許雲卿解釋。
■貼心提醒:
◎蓮藕屬澱粉類, 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
◎蓮藕含高纖, 會促進腸蠕動, 建議有潰瘍、脹氣和大腸激躁症的人不要吃多。
2.燕麥
近來當紅的健康食品燕麥, 可降低血壓和膽固醇, 有家族遺傳性高血壓的中醫師, 天天當午餐吃。
有「中醫大掌櫃」稱謂的百歲人瑞陳立夫, 每日必有一餐燕麥片, 裡頭混合黑木耳、蘑菇、香菇和芹菜, 用來維持血壓和血糖穩定。
燕麥含水溶性纖維β聚葡萄糖(葡萄糖聚合物, 吃起來黏黏的膠狀物質)可增加膽固醇代謝, 很適合高血脂的人。
燕麥的營養價值在麩皮上, 麩皮含豐富維生素B群, 有助胎兒發展, 孕婦可以多吃;燕麥的維生素E則可增加記憶力;葉酸、礦物質及鐵質, 可抗癌、預防貧血並幫助傷口癒合。
燕麥纖維含量高, 易有飽足感且幫助排便, 不但延緩血糖升高速度, 減少脂肪堆積, 且熱量比米飯、麵條低, 很適合做為減重食物。
■貼心提醒:燕麥屬於高纖食物, 脹氣及對麩質過敏的人不適合吃。
3.黑芝麻
黑芝麻在中醫裡有健腦烏髮的養血功效,
現代科學證實, 黑芝麻中含有九成不飽和脂肪酸及亞麻油酸, 是很好的護心食物。
其中芝麻素可預防皮膚癌、降低膽固醇, 對肝臟及腦神經具有保健效果。
但專家建議一定要咬破或碾碎吃, 不然芝麻素無法被身體消化吸收。
黑芝麻雖養生, 但油脂含量不容小覷, 2湯匙黑芝麻=1份油脂。 除沖泡芝麻糊外, 也可把黑芝麻加入牛奶和優格中, 或是在青菜或飯上撒些芝麻替代油脂沾醬。
黑芝麻容易氧化, 買回後要放在冰箱保存, 若有油耗味產生, 表示已經氧化產生變質, 最好丟掉以免吃壞肚子。
■貼心提醒:黑芝麻在中醫裡屬發物, 有些人吃了會產生疹子或引發舊疾, 若有這類體質的人要忌口。
4.白木耳、蓮子
白木耳蓮子湯含大量膠質並可安定心神, 有美白回春功效。
白木耳含膠質、多醣體和果膠, 可潤腸通便、降低膽固醇。
以中醫來說, 白木耳有潤肺生津效果, 可緩解秋天的燥咳, 所以有「平民燕窩」之稱。
蓮子健脾胃、清心安神, 文學家梁實秋初來臺灣時, 遵從中醫師囑咐, 每日含糖蓮子10枚, 生津健胃。
四神湯含蓮子、芡實、茯苓和山藥, 可健脾胃、去除體內濕氣, 是很好的養肝食物。
■貼心提醒:蓮子屬澱粉類, 糖尿病患者要適量攝取。 另外, 脹氣、大便乾的人, 也不要吃太多。
5.空心菜
空心菜又稱甕菜, 屬於生命力頑強的爬藤類植物, 無論水耕或土耕都容易栽種, 一年四季皆可見, 但以夏季空心菜盛產, 品質最好。
中醫認為空心菜清熱解毒、潤腸通便, 如同天然保護罩, 可防止夏天的細菌病毒入侵體內。
以營養學角度來看, 空心菜可健胃整腸。 空心菜的鹼性會降低腸內酸度, 幫助好菌生長;空心菜含大量纖維質(每百公克有0.8公克), 可降低膽固醇, 且含鐵量比紅鳳菜和高麗菜高。
■貼心提醒:
◎空心菜性味偏寒,體虛者不適合多吃。
◎纖維含量高,剛開完刀或剛排氣的人,不適合吃。
◎空心菜會影響中藥補養藥物,如黃耆、人參、當歸、川芎、何首烏的效果,如服用以上中藥,宜錯開2~3小時後再吃空心菜。
6.白蘿蔔
美國人說:「一天一顆蘋果,醫生遠離我。」中國人則靠冬天的白蘿蔔強身保健,俗諺:「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
白蘿蔔具多種養生價值。不但屬於抗癌明星十字花科類,且維生素C豐富,是蘋果和梨子的10倍。
日本研究發現,白蘿蔔是唯一含80多種MTBI芥末油成分(蘿蔔愈辛辣含量愈高)的蔬菜,具有防癌效果。
以中醫而言,白蘿蔔生食可止渴、清熱,並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有「小人參」美稱。
白蘿蔔熟食則利尿消腫脹,並可幫助排便。
尤其臺灣高山蘿蔔水分多,如同水梨一樣甘美多汁,是冬天不宜錯過的養生食材。
白蘿蔔如何煮較入味?可參考日本人的做法:將白蘿蔔事先切塊放旁邊風乾一下,待蘿蔔表面毛細孔張開後,再放入湯裡。
■貼心提醒:
◎吃中藥可以吃白蘿蔔,但服用補氣的人參和高麗參時,要避開白蘿蔔,以免補氣效果減半。
◎因白蘿蔔較寒,胃潰瘍、先兆性流產和經期不順的人,勿過量生食白蘿蔔。
7.甘蔗
甘蔗汁解熱止渴、生津潤燥,對於「火體」(體質燥熱)的馬光亞來說,甘蔗汁是濕熱氣候裡的天降甘霖。
甘蔗的療效,最早紀錄在魏晉的醫藥文獻中。
甘蔗味甘平,具有解熱、利尿和滋養功效,生飲甘蔗汁可清熱助消化,凡是口乾舌躁、反胃嘔吐、消化不良和發熱退燒皆可使用,有「天然復脈湯」的稱呼。
唐朝詩人王維曾如此形容:「飽食不須愁內熱,大官還有蔗漿寒。」唐朝的官宦人家,早已懂得用甘蔗汁來緩解腸胃飽脹不適。
烤過的甘蔗打汁,則有補脾益氣、滋養保健功效。烤甘蔗汁不但可用來治療咳嗽,以營養學來看,甘蔗汁的葡萄糖和果糖容易吸收,可直接化為能量來源,適合消化功能差、需要迅速補充能量的人。
■貼心提醒:
◎甘蔗糖分高,中醫認為甜食會生痰,痰多的人不適合生飲甘蔗汁。
◎甘蔗熱量高,每100克(3節)=64卡,糖尿病患者、代謝異常及血脂高要小心飲用。
8.米
中醫認為白米可以「強身好氣色」,以現代科學來看,米飯含有足夠的醣類和蛋白質,能夠提供能量來源,且蛋白質吸收率是所有穀類中最高的。
白米中並有其他多種營養素,如維生素、礦物質及鐵等,「只吃白米仍可維持基本營養需求,所以成為中國主食,」營養師許雲卿強調。
尤其白米和黃豆一起煮成黃豆飯,兩者營養素互補,可提供豐富的離胺酸,幫助傷口修復,很適合病後復原的人食用。
洗米煮飯時運用些小技巧,可讓營養保留更完整。
白米的麩皮含有維生素B群,要小心清洗:洗米時以掏洗畫圓圈的方式,清洗2~3次即可,洗好後立即烹煮。
煮飯時建議用溫開水(水煮開後放冷至60℃,因生水中含氯,會破壞維生素B1),米中澱粉質吸收溫水後會糊化,一則可減少15~20分鐘的煮飯時間;二則不易破壞營養成分,許雲卿解釋。
然而,白米纖維含量低,不易有飽足感,建議可搭配2~3種五穀雜糧如燕麥、糙米(需先泡水)等一起煮,口感及軟硬度跟白米飯差不多,一般人較易接受。
■貼心提醒:白米屬於澱粉類,建議糖尿病患者要按照份量吃,一餐一碗白飯為宜。若有其他五穀雜糧搭配,如地瓜或馬鈴薯,米飯分量要再減少。
9.魚
魚類蛋白質利用率高、消化率達九成,容易消化吸收,適合老人、小孩或腸胃剛恢復的人。
美國夏威夷大學研究發現,魚類經過烘烤和水煮,能提升OMEGA-3脂肪酸效益;搭配低鈉醬油和豆腐,更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貼心提醒:魚類雖含有優質脂肪酸,但中醫認為,海鮮容易引起過敏,仍要適量攝取。
■貼心提醒:
◎空心菜性味偏寒,體虛者不適合多吃。
◎纖維含量高,剛開完刀或剛排氣的人,不適合吃。
◎空心菜會影響中藥補養藥物,如黃耆、人參、當歸、川芎、何首烏的效果,如服用以上中藥,宜錯開2~3小時後再吃空心菜。
6.白蘿蔔
美國人說:「一天一顆蘋果,醫生遠離我。」中國人則靠冬天的白蘿蔔強身保健,俗諺:「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
白蘿蔔具多種養生價值。不但屬於抗癌明星十字花科類,且維生素C豐富,是蘋果和梨子的10倍。
日本研究發現,白蘿蔔是唯一含80多種MTBI芥末油成分(蘿蔔愈辛辣含量愈高)的蔬菜,具有防癌效果。
以中醫而言,白蘿蔔生食可止渴、清熱,並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有「小人參」美稱。
白蘿蔔熟食則利尿消腫脹,並可幫助排便。
尤其臺灣高山蘿蔔水分多,如同水梨一樣甘美多汁,是冬天不宜錯過的養生食材。
白蘿蔔如何煮較入味?可參考日本人的做法:將白蘿蔔事先切塊放旁邊風乾一下,待蘿蔔表面毛細孔張開後,再放入湯裡。
■貼心提醒:
◎吃中藥可以吃白蘿蔔,但服用補氣的人參和高麗參時,要避開白蘿蔔,以免補氣效果減半。
◎因白蘿蔔較寒,胃潰瘍、先兆性流產和經期不順的人,勿過量生食白蘿蔔。
7.甘蔗
甘蔗汁解熱止渴、生津潤燥,對於「火體」(體質燥熱)的馬光亞來說,甘蔗汁是濕熱氣候裡的天降甘霖。
甘蔗的療效,最早紀錄在魏晉的醫藥文獻中。
甘蔗味甘平,具有解熱、利尿和滋養功效,生飲甘蔗汁可清熱助消化,凡是口乾舌躁、反胃嘔吐、消化不良和發熱退燒皆可使用,有「天然復脈湯」的稱呼。
唐朝詩人王維曾如此形容:「飽食不須愁內熱,大官還有蔗漿寒。」唐朝的官宦人家,早已懂得用甘蔗汁來緩解腸胃飽脹不適。
烤過的甘蔗打汁,則有補脾益氣、滋養保健功效。烤甘蔗汁不但可用來治療咳嗽,以營養學來看,甘蔗汁的葡萄糖和果糖容易吸收,可直接化為能量來源,適合消化功能差、需要迅速補充能量的人。
■貼心提醒:
◎甘蔗糖分高,中醫認為甜食會生痰,痰多的人不適合生飲甘蔗汁。
◎甘蔗熱量高,每100克(3節)=64卡,糖尿病患者、代謝異常及血脂高要小心飲用。
8.米
中醫認為白米可以「強身好氣色」,以現代科學來看,米飯含有足夠的醣類和蛋白質,能夠提供能量來源,且蛋白質吸收率是所有穀類中最高的。
白米中並有其他多種營養素,如維生素、礦物質及鐵等,「只吃白米仍可維持基本營養需求,所以成為中國主食,」營養師許雲卿強調。
尤其白米和黃豆一起煮成黃豆飯,兩者營養素互補,可提供豐富的離胺酸,幫助傷口修復,很適合病後復原的人食用。
洗米煮飯時運用些小技巧,可讓營養保留更完整。
白米的麩皮含有維生素B群,要小心清洗:洗米時以掏洗畫圓圈的方式,清洗2~3次即可,洗好後立即烹煮。
煮飯時建議用溫開水(水煮開後放冷至60℃,因生水中含氯,會破壞維生素B1),米中澱粉質吸收溫水後會糊化,一則可減少15~20分鐘的煮飯時間;二則不易破壞營養成分,許雲卿解釋。
然而,白米纖維含量低,不易有飽足感,建議可搭配2~3種五穀雜糧如燕麥、糙米(需先泡水)等一起煮,口感及軟硬度跟白米飯差不多,一般人較易接受。
■貼心提醒:白米屬於澱粉類,建議糖尿病患者要按照份量吃,一餐一碗白飯為宜。若有其他五穀雜糧搭配,如地瓜或馬鈴薯,米飯分量要再減少。
9.魚
魚類蛋白質利用率高、消化率達九成,容易消化吸收,適合老人、小孩或腸胃剛恢復的人。
美國夏威夷大學研究發現,魚類經過烘烤和水煮,能提升OMEGA-3脂肪酸效益;搭配低鈉醬油和豆腐,更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貼心提醒:魚類雖含有優質脂肪酸,但中醫認為,海鮮容易引起過敏,仍要適量攝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