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寶寶眼保健 媽媽要上心

從這周起學生們開始放寒假了, 又有很多中小學生被父母帶著到同仁驗光配鏡中心來檢查視力。 其實家長們對孩子眼睛的關注不應只在中小學時期, 兒童的眼睛從學齡前就應該保健。 因為兒童時期是視覺發育的敏感期, 一旦在此時期內發生眼病, 則可能給患兒造成嚴重後果, 甚至是終生視力殘疾。 今天我們就說說學齡前兒童眼睛如何保健。

3歲前是嬰幼兒視力發育關鍵期

嬰幼兒視力發育有兩個重要的時期。 8歲之前是敏感期, 3歲以前是關鍵期。 在敏感期, 視覺環境影響視覺系統的發育,

視覺系統對異常刺激表現出超常的敏感。 惡劣的視環境易導致兒童視覺出現問題。

國家衛計委推出了“0”歲干預方案, 即以“0”歲為起點的基礎普篩, 能及早發現雙眼發育低常和兩眼不均, 為兒童雙眼視覺功能的發育贏得寶貴時機。 關注學齡前兒童眼保健還在於, 在此階段的兒童出現問題有時不能準確地表達其視覺狀況, 家長不能及時發現, 導致病情延誤, 造成視覺受損。 視覺問題, 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的影響。 首先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 造成學習障礙、感覺遲緩, 其次研究發現視力不好會造成某些孩子社會情感發育異常。

兒童眼部常見幾大問題

學齡前兒童常見的眼部問題有:斜視、弱視、眼外傷及屈光不正。

■斜視:指雙眼不能同時注視同一目標,

視軸呈分離狀態,其中一眼注視目標, 另一眼偏向目標一側。

家長發現孩子斜視, 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醫生會根據孩子的情況看是否立即手術, 還是先進行眼睛矯正。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太小不宜手術, 或斜視能慢慢好轉, 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因為一旦錯過了孩子視覺發育的關鍵期, 孩子的雙眼視功能受到影響, 即使長大後再進行手術, 雖然外觀得到了改善, 但立體視功能喪失, 也會影響到將來的就業。

■弱視:目前我國有弱視兒童1000多萬, 只有小部分兒童得到有效治療。

重度弱視患者的視力不足0.1, 如不能及時救治, 延誤了治療時機, 單眼視力就難以恢復到正常水準。 一般而言, 超過12歲,

弱視治癒難度大、品質差, 甚至終生視力低下。

斜視性弱視和屈光參差性弱視患者, 兩隻眼的視力相差懸殊, 在日常生活中, 只用一隻眼看東西, 沒有雙眼視覺, 也沒有立體視覺。

弱視的孩子如不能得到及時矯正與治療, 將來不能從事一些對雙眼視力要求較高的職業, 例如:測繪、製圖、手術、駕駛。

兒童的視覺發育有一個過程

■嬰兒出生1個月能感覺到亮光

■2-3個月能看到父母的輪廓, 嬰兒在2個多月時色覺就有了很大的發展, 到3個多月時已能辨別彩色與非彩色。 嬰兒對色彩有偏愛, 喜歡看明亮鮮豔的顏色, 尤其是紅色, 不喜歡看暗淡的顏色。

■4-5個月可注視自己的小手

■6-8個月可追著大玩具看

■9-12個月可看清手裡的小玩具

■1歲應具備0.2-0.25的視力

■2歲應該有0.5的視力

■幼稚園小班視力能達到0.7

■中班時視力基本達到0.8, 大部分孩子在5歲視力可達到1.0

問題

家長如何早期發現孩子弱視?

首先按照要求到婦幼保健院進行基礎篩查,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 可以在孩子玩耍時輪流遮住孩子一隻眼睛, 當遮住某眼時孩子表現出煩躁、推家長的手或哭鬧等, 表明孩子的未遮眼有問題, 要及時帶孩子就診。 另外, 家長應教會孩子辨認視力表, 方便醫生根據孩子視力情況判斷其視覺發育狀況。 在治療方面, 家長應按照醫生的要求進行遮蓋, 不要以為視力達到1.0就是完成了治療, 還應定期複查, 防止復發。

平時要關注孩子的用眼狀況, 鼓勵孩子多到室外玩耍;注意讀書寫字的距離, 一般30分鐘左右要休息10分鐘;看電視每次不要超過30分鐘,

玩電腦、iPad以及手機每次不要超過20分鐘, 每天不宜超過1小時;在教孩子寫字時要注意握筆姿勢, 不正確的握筆姿勢不但會造成骨骼變形、手型扭曲、產生視疲勞, 同時由於擋住筆尖, 頭部必然斜向下貼近書本, 使焦點向後離焦, 產生近視。 避免孩子偏食以及吃過甜的食品。

特別提醒

春節快到了, 由於鞭炮引起的眼外傷也應警惕。 燃放煙花爆竹時, 讓孩子遠離燃放點;教育孩子避免玩耍尖銳物品(筆尖、針頭、細小的棍棒);避免猛跑、急速轉身等易失控動作;含有消毒成分的清潔劑要放到孩子不能觸碰的地方;不能觀看電焊、紫外線燈等。 一旦孩子發生眼外傷, 家長要沉著冷靜、就近就醫,

如果是化學性燒傷, 可用大量水徹底沖洗, 然後儘快送孩子去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