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十二直腸潰瘍症狀

很多人覺得脾胃方面的健康問題, 其實並沒有什麼, 根本不需要去太過於關注, 出現疾病後自己就可以好, 不用太在意, 可是當出現脾胃運化失常的時候, 就會導致患者的腸道功能出現問題, 甚至會引起許多的併發症, 而且還會有抑鬱, 腹部脹痛和腹瀉的情況, 對身體會造成一些負擔。

病症分析

本證多因情志不遂, 鬱怒傷肝, 肝失調達, 橫乘脾土;或飲食不節、勞倦太過, 損傷脾氣, 脾失健運, 濕雍木鬱, 肝失疏泄而成。

肝失疏泄, 經氣鬱滯, 則胸脅脹滿竄痛;太息可引氣舒展, 氣鬱得散, 故脹悶疼痛可減;肝氣鬱滯, 情志不暢, 則精神抑鬱;氣鬱化火, 肝失柔順之性, 則急躁易怒;肝氣橫逆犯脾, 脾氣虛弱, 不能運化水穀, 則食少腹脹;氣滯濕阻, 則腸鳴矢氣, 便溏不爽, 或溏結不調;肝氣犯脾, 氣機鬱結, 運化失常, 故腹痛則瀉;便後氣機得以條暢, 則瀉後腹痛暫得緩解;舌苔白,

脈弦或緩, 為肝鬱脾虛之證。

本證以胸脅作痛、情志抑鬱、腹脹、便溏等為辯證的主要依據。

肝胃不和、肝鬱脾虛、胃腸氣滯的鑒別:前兩者是肝氣鬱結, 而見胸脅脹滿疼痛、情志抑鬱或煩躁等表現但肝胃不和證兼胃失和降常有胃脘脹痛、噯氣、呃逆等症;肝鬱脾虛證兼脾失健運,

常有食少、腹脹、便溏等症。 胃腸氣滯證則肝氣鬱結的症候不明顯, 而但見胃腸氣機鬱滯的症狀, 以脘腹脹痛走竄、噯氣、腸鳴、矢氣等為主要表現。

肝鬱脾虛症狀

探討中醫治療肝郁脾虛型腸易激綜合征的方法和療效。 方法選擇肝鬱脾虛型腸易激綜合征60例為治療組, 採用痛瀉要方合四君子湯為基礎方加味治療, 與常規治療對照組對比觀察療效。 。 所有病例均符合《中藥新藥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的肝鬱脾虛證診斷標準":

便溏薄、少腹脹痛與情緒有關;②情緒焦慮或精神抑鬱;③食少納呆、神疲懶言、體倦乏力。 次症:脅肋脹滿疼痛、或胃脘滿悶;口苦咽幹;咽部異物感;暖氣泛酸;舌尖邊稍紅, 舌苔微黃;或舌質淡、舌體稍胖或有齒痕;脈弦。 凡具有主症①②③中各一項, 即可辨為肝鬱脾虛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