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陰虛火旺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陰虛火旺是現在的常見病, 有陰虛火旺的患者, 經常會出現口腔潰瘍, 口腔粘膜潰爛, 嚴重的會導致口腔潰瘍, 反復產生頭痛, 疼痛, 甚至會伴有頭暈和腰酸乏力的症狀, 這樣會對身體產生很大的危害性, 在平時一定要注意通過合適的方法治療, 而達到治療的效果, 在治療方面可以配合用中藥的方法慢慢調理, 因為中藥的調理效果很好, 而且能達到溫補的功效, 中藥方劑組成, 只需要煎服用, 一般一周連續服用幾天, 對緩解陰虛火旺造成的身體不舒服有著很好的修復功效, 同時也具有滋養腎臟,

活血散鬱, 加快身體元氣修復, 不過在用藥的原則上, 要諮詢專業的中醫才能對症下藥。

治療方法

對症中藥:對症中藥有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玉女煎等。 具體是否需要服藥、需服何種藥, 請經中醫師診斷後由醫生確定。

六味地黃丸是滋陰補腎的名方,

市面也容易買到中成藥, 若合陰虛火旺證型的均可服用, 但感冒期間不宜服用。 除了服藥外, 最好的育陰方法當然是健康的起居生活, 因過度勞累、夜眠、思慮過多心力消耗都是損傷陰份的。 可見《內經》:「不妄作勞」確是育陰養生的重點。

陰虛火旺引起的口腔潰瘍:陰虛火旺引起的口腔潰瘍可以用熟地歸芪湯治療。

1、藥物組成:熟地15g 女貞子10g 山藥10g 丹皮l0g 生黃芪10g 當歸10g 川芎10g 牛膝10g 山茱萸10g 茯苓l0g

2、製劑用法:上方加水煎至300ml, 每日1劑, 分2次溫服, 連服4周為1療程。

3、適應病證:口腔潰瘍, 肝腎陰虛, 虛火挾瘀型。 證見口腔潰瘍反復發作, 疼痛, 伴頭昏, 腰酸乏力。

診見舌尖及兩頰粘膜多處潰瘍, 疼痛劇烈, 伴頭昏、腰酸乏力, 舌質暗紅有瘀斑, 脈沉細。 診斷為口腔潰瘍, 證屬肝腎陰虛, 虛火挾瘀。 治以滋養腎陰、活血散瘀。 用上方連服4劑後, 部分小潰瘍開始癒合, 疼痛緩解, 又原方繼服6劑, 口腔潰瘍痊癒。 為鞏固療效, 原方再服5劑, 隨訪半年未發。

4、治療機理:《聖濟總錄?口齒門)謂:“口瘡者, 由心脾有熱, 氣沖上焦, 重發口舌, 故作瘡也。 ”本病初起在心脾, 但久病不愈或久治不愈者, 其病變在腎。 或因心脾積熱, 熱盛傷陰, 久病及腎;或因治療時濫施苦寒瀉火之品, 攻伐太過, 耗氣傷陰, 則虛火愈熾;或因酒色勞損, 素體肝腎虧虛。 故本病雖與全身臟腑功能失調有關。 但主要以腎虛為主,

腎陰不足, 虛火上炎, 氣機失暢, 氣滯血瘀為基本, 故治以滋補腎陰為主, 佐以活血散瘀以促進血液迴圈。 方中熟地、山茱萸、女貞子、山藥、丹皮、茯苓滋補腎陰, 滋補而不留邪, 降泄而不傷正;加黃芪益氣托毒, 斂瘡生肌活血;加當歸、牛膝、川芎以養血活血散瘀, 引火下行。 該方功在滋補腎陰、活血散瘀、斂瘡生肌。 應用本方時應注意, 兼心脾積熱者加炒山梔、川連、淡竹葉;兼中焦虛寒者加黨參、白術、乾薑;兼腎陽虛者加肉桂、補骨脂、仙茅;兼便秘者加火麻仁、郁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