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的六大好處 讓大腦更健康
![](/uploads/A/8B/A8B7035A30.jpeg)
現代人缺少獨處時間
環顧我們周圍, 你會發現有不少人大多時間雖是一個人, 但他們並沒有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獨處, 不是電話不斷,
與社交一樣, 獨處也是一種能力, 遺憾的是, 現代人的這種能力在不斷下降。 究其原因, 首先, 在現代社會中, 人類處於群居狀態, 這意味著你是“集體的一部分”, 我們現在完全生活在與他人的關係中, 也就失去了獨處的可能性。 第二, 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 人們習慣了抱團取暖的感覺。 第三, 很多人覺得獨處是浪費時間。 第四, 現代人對美好事物的感受力和欣賞力都在變弱,
![](/uploads/7/8F/78FA427A9C.jpeg)
獨處的好處超出想像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發現, 獨處是一種心理需求, 絕大多數心理健康的人每天都會花一定比例的時間來獨處, 而它帶來的好處也會超出你的想像。
趕走疲憊, 提高效率。 馬不停蹄式的辦事和思考方法不但不能提高效率, 還可能讓自己陷入更加疲憊的狀態中。 遇到這種情況時, 不妨讓自己獨處一會兒, 什麼都不做, 反而能幫助你擺脫困擾。
激發靈感, 解決問題。 100位科學家通過實踐發現, 如果能給自己一些獨處時間, 沉靜下來做做深呼吸和冥想, 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同時, 工作瓶頸期帶來的壓力和不良情緒也會緩解。
![](/uploads/4/A4/4A45294724.jpeg)
強健大腦, 預防老癡。 獨處時, 如果你喜歡一邊欣賞風景一邊散步, 好處可能加倍。 美國匹茲堡大學研究發現, 每週進行3次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散步, 可以增加大腦記憶中心“海馬體”的大小, 而“海馬體”是老年癡呆症最先摧毀的大腦區域。 美國加州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也發現,
分解煩惱, 緩解焦慮。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凱利 麥克戈尼格爾說, 獨處時的沉默會讓大腦處於一種強化記憶的模式, 利於我們內心的反思。 當一個人平靜下來時, 更容易受積極情緒的影響, 可以有效分解煩惱, 緩解焦慮和抑鬱情緒。
![](/uploads/B/C4/BC48F7B04C.jpeg)
改善人際關係。 很多人與親人、朋友爭吵或打罵完孩子就會後悔。 這是我們缺少理性思考, 完全被行為控制的結果。 而獨處可以增加自我意識的控制力, 遇到事情能選擇性地回應, 從而避免不愉快的發生。
提高創造力。 做“白日夢”是不少人獨處時喜歡幹的事, 其實它也是一種有益的自我交流, 能讓人們最大限度地利用大腦。 面對壓力、挫敗或者沉悶單調時, 不妨讓你的思維天馬行空, 產生更多的創造力。
![](/uploads/9/B2/9B24381199.jpeg)
獨處是一門學問
缺乏獨處能力的人,歸根到底是缺乏思考,因此,我們要像學習社交一樣學習獨處。
學習專注。學習古人孤星賞月式的獨處方式並不現實,反而會加重焦慮感,我們可以用忙碌的方式來替代,但前提是專注地做一件事,比如專心地看本書,或者跳舞、畫畫,把心裡想說的話寫下來等。但千萬不要用遊戲、電視來消耗獨處的時間。
練習獨處。如果你已經習慣了和別人在一起,那剛開始練習一個人獨處時可能會覺得不舒服。此時你就要探測自己的感覺,問自己幾個問題,比如你為什麼一直盼望電話鈴響,你是否擔心自己和某人的關係……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可以找點事做,比如整理衣櫃、書櫃,喝杯茶,以克服獨處時的恐懼。
![](/uploads/0/C0/0C0E2DB535.jpeg)
學會說不。如果你的社交生活正在消耗精力,那麼你就有必要進行一些調整,並學會說“不”。
找到快樂之所。對有的人來說,酒吧、遊樂場能獲得愉悅,但並非適合獨處。你應該找到讓自己最放鬆的地方,比如家裡、咖啡廳、公園一角,甚至是廁所內,只要能讓你的內心得到平靜,都可以將其當成獨處的地方。
每天想三件好事。國外很多理論認為,每天至少應該給自己30分鐘的獨處時間,但我認為,時間上不必刻意要求,哪怕幾分鐘就行。另外,每天睡覺前想3件你值得感恩的事,這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審視和積極暗示。
獨處是一門學問
缺乏獨處能力的人,歸根到底是缺乏思考,因此,我們要像學習社交一樣學習獨處。
學習專注。學習古人孤星賞月式的獨處方式並不現實,反而會加重焦慮感,我們可以用忙碌的方式來替代,但前提是專注地做一件事,比如專心地看本書,或者跳舞、畫畫,把心裡想說的話寫下來等。但千萬不要用遊戲、電視來消耗獨處的時間。
練習獨處。如果你已經習慣了和別人在一起,那剛開始練習一個人獨處時可能會覺得不舒服。此時你就要探測自己的感覺,問自己幾個問題,比如你為什麼一直盼望電話鈴響,你是否擔心自己和某人的關係……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可以找點事做,比如整理衣櫃、書櫃,喝杯茶,以克服獨處時的恐懼。
![](/uploads/0/C0/0C0E2DB535.jpeg)
學會說不。如果你的社交生活正在消耗精力,那麼你就有必要進行一些調整,並學會說“不”。
找到快樂之所。對有的人來說,酒吧、遊樂場能獲得愉悅,但並非適合獨處。你應該找到讓自己最放鬆的地方,比如家裡、咖啡廳、公園一角,甚至是廁所內,只要能讓你的內心得到平靜,都可以將其當成獨處的地方。
每天想三件好事。國外很多理論認為,每天至少應該給自己30分鐘的獨處時間,但我認為,時間上不必刻意要求,哪怕幾分鐘就行。另外,每天睡覺前想3件你值得感恩的事,這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審視和積極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