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春困雖然不是病 打瞌睡可能也會要命

“春困”究竟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是不是一種疾病的體現?春困的表現嚴重會帶來哪些危害?如何預防春困及春困可能引發的疾病?

春困引起的原因有哪些

1、‘春困’通常出現在早春時節, 其主要原因在于, 人體生物鐘尚未與季節交替的晝夜變化調節一致。 簡而言之, 春天光照時間增長, 陽光早早地將人從睡夢中催醒, 然而身體的生物鐘卻沒有到達‘醒’的時間點, 自然會覺得困倦、疲乏。

人體生物鐘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 一是基因等自身因素, 二是光照、飲食、行為方式等外界因素, 其中, 光照是主要的外界影響因素。

褪黑素是人體最強的生物鐘信號, 而日光照射是調節褪黑素分泌節律的主要途徑。 這種能夠使黑色素細胞發亮的胺類激素有縮短入睡、覺醒時間, 改善睡眠質量的功效, 從而具備較強的調整時差功能。 尹國平指出, 通常人體內的褪黑素水平在凌晨2—3點時達到高峰,

使人進入熟睡狀態;凌晨4—5點時停止分泌;6—7點以后, 殘留的褪黑素便被身體代謝掉, 不再發揮作用, 從而讓身體真正清醒過來。 春季來臨之時, 天明時分越來越早, 這是大自然催促人清醒的信號。 然而此時體內往往還殘留一定量的褪黑素, 讓人犯困。 當然, 光照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褪黑素的分泌, 從而使人逐漸將生物鐘調節成“天人相應”的狀態。

這種調節機制需要一定的時間, 在這一過程中, 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春困’的現象。

2、除了天人和諧的本源需求外, 還有許多輔助因素在“作怪”。 尹國平介紹, 活動量、溫度、睡眠結構等都會產生影響。

活動量是睡眠驅動的重要因素。 白天活動量越大, 人們就越需要充足、高質量的睡眠。 一年之計在于春, 這也是古時以農耕經濟為主的人們更容易出現“春困”的原因。

3、再者, 冬春轉換的時節, 由于生物鐘的調整滯后于日夜時長的變化, 使睡眠結構紊亂, 深度睡眠時間一定程度上減少;此外, 晨起時五羥色胺、可的松等興奮性激素水平尚處于低位,

也都成為“春困”的幫兇。

值得注意的是, 網絡上流行著一種說法, 認為春困是由大腦缺氧缺血導致。 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科學依據, 大腦一旦缺氧缺血, 就會通過提高呼吸頻率、深度以及心率加以調節, 讓身體處于一種警戒狀態, 反而不太可能困倦。

春困也很危險

嚴格意義上講, ‘春困’并非疾病, 是人體本身適應自然的過程, 通常不會對身體有危害。 但春困可能會誘發交通事故, 并可能會給老年人群增加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老年人的生物鐘節律性不如年輕人, 對隨季節轉換而來的生物鐘調節會表現得更為不敏感, 更容易受到干擾, 有可能影響心腦血管代謝功能, 增加相關疾病的風險。

(function(){var s = "_" + Math.random().toString(36).slice(2);document.write('');(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id: "251396",container: s,size: "250,250",display: "inlay-fix"});})();

如何才能減少“春困”的程度呢?

調節生物鐘, 光能夠發揮重大作用。 在春季早晨、上午時多曬陽光, 此時的陽光中藍光占比較高, 可促進人體內五羥色胺等興奮激素分泌, 抑制褪黑素, 使大腦保持清醒;還應保障規律的作息時間, 盡量不晚睡、不熬夜,

即便偶爾晚睡, 次日早晨也不要睡懶覺, 從而能夠讓大腦明確地接收到“白天”和“黑夜”的信號。

還有很多調節生物節律的因素, 如飲食、行為等。 千萬不要把‘春困’當成小事, 要重視起來, 盡量規避其潛在的風險。

上一篇:4月份養生吃什么 這些保健食材要多吃 下一篇:春末夏初該如何保健養生 養生食譜推薦 標簽閱讀:春困危害春困春困緩解 (function() { var s = "_" + Math.random().toString(36).slice(2); document.write('');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746578', container: s, size: '690,200', display: 'inlay-fi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