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你家裡很可能有一雙能傳染疾病的筷子

你用的筷子乾淨嗎?

很多人會自信地說, 家裡的筷子用前都經過了清洗和消毒, 應該很乾淨。

但如果告訴你, 吃一頓飯的時間裡,

你認為“乾淨”的筷子就可能傳播多種疾病, 你該怎麼辦?

筷子成了這些病的“引路人”

家人、朋友一起吃飯、互相夾菜有助增進感情, 但這種飲食方式, 也給了很多疾病傳播的機會。 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梁連春提醒, 以下幾種通過消化道傳播的疾病, 就可能在一頓飯中, 因混用筷子等餐具傳播。

1肝病:甲肝、戊肝

估計有人會問:為什麼沒有乙肝?其實, 不同肝炎的傳播途徑不同, 例如乙肝主要通過血液傳播, 唾液中的乙肝病毒一般很少, 不具備傳染性, 因此和乙肝患者同桌吃飯, 不必過於緊張。

甲肝和戊肝主要為糞口傳播, 且病毒易在空氣中散播, 如果長期和這兩類肝病的患者公用杯子、碗筷, 病毒可能通過唾液等傳播。

2兒科常見傳染病: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 以發熱、口腔潰瘍和皰疹為特徵, 傳播途徑多為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糞便。 6歲以下孩子處於“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狀態”, 更易因共用碗筷等受到病毒交叉感染。

家裡如果有手足口病患兒, 家長應注重飲食及個人衛生, 飯前便後洗手, 多開窗通風, 在幼稚園時應儘量專碗專筷專用, 預防兒童間相互傳染。

3胃病:幽門螺桿菌感染, 甚至可能引起胃癌

幽門螺桿菌是多種胃病的罪魁禍首,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已將其列為誘發胃癌的第一類致癌因數。

幽門螺桿菌感染具有家庭聚集性的特點, 即家中如果有一人感染, 其他人感染的幾率也相對較高。 這是因為, 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會有幽門螺桿菌, 在不分餐的情況下, 筷子就很可能成為病菌的傳播媒介。

此外, 傷寒病等腸道傳染病, 也可能通過混用筷子等餐具傳播。

從臨床上看, 胃病是最常由於混用筷子, 在共同吃飯中傳播的疾病之一, 可能帶來的後果也相對更嚴重。 其實, 只要學了下面的方法, 就能大大降低感染幽門螺桿菌的風險。

用對筷子, 給健康加一道保險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定居在胃黏膜表面的小細菌, 全球一半以上人口都感染了它。 由於不像歐美人那樣習慣分餐, 中國人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明顯偏高。 曾有調查顯示, 幽門螺桿菌在北京的感染率為57%, 上海為59%。 從孩子到成人, 隨著年齡增長, 社會接觸面越來越廣, 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也通常越來越高。

別看它是種小細菌, 可能引起的毛病卻不少:慢性胃炎患者, 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感染了它;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 如果不“消滅”幽門螺桿菌, 很可能治不好;感染幽門螺桿菌, 引起胃炎後, 如果長期不好, 可能發展成淋巴瘤或胃癌……

這些疾病的檢查、治療, 都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金錢, 對我們來說, 用對筷子, 或許就是一種簡單有效的“中國特色”胃癌預防方法。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日醫院院長王辰認為,分餐、公筷制是安全、健康、衛生的用餐方式,是防範“病從口入”的一項有效措施,同時還可以減少食物浪費。

在目前分餐尚未普遍推行的情況下,王辰院士建議:在外就餐時,可在每盤菜剛上桌時,先用未用過的筷子撥出來一些放到自己的碟子裡慢慢吃,之後不要再夾盤子裡的菜。這樣做既避免交叉感染,又控制了食量,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也是對他人的尊重。

重視三道“防病屏障”

無論是幽門螺桿菌,還是其他傳染病,傳播途徑都很多,不能完全歸咎於筷子等餐具。因此,除了正確使用筷子,還應當重視幾道防病屏障。

遠離食物中的傷胃“危險分子”

冷飲、醃菜、煙熏和油炸食物、酒精、辛辣食物、生冷海鮮等對胃腸道有較強刺激,經常吃會使消化道變得脆弱,通過消化道傳播的各種傳染病就更有可乘之機。因此,在平時應少吃這些食物,尤其是胃不好的人,更應注意。

改掉“易感習慣”

幽門螺桿菌等還容易盯上有不良習慣的人。例如老人和部分家長喜歡口對口地給孩子餵飯,或將食物嚼碎後再喂,有時還會跟孩子吃同一碗飯。一些情侶還會混用餐具相互餵飯。這些習慣都可能將口腔內、腸胃裡的幽門螺桿菌等相互傳播。

重視體檢

到醫院體檢時,可通過胃鏡和碳13尿素呼氣實驗兩種方式有效檢測幽門螺桿菌,後者更加便捷。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如家中有感染者),應每2~3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50歲以下的成年人,需每3年做一次胃鏡;50歲以上者,每兩年做一次。確診後,應及時遵醫囑治療。如果在體檢中發現其他疾病,也應積極配合治療。

此外,中醫上有個護脾胃的穴位“三眼穴”,大家平時也可常按,有助調理脾胃、防病于未然。

三眼穴的取穴方法是(以左手為例):伸出左手,掌心朝向自己,在無名指靠近手掌的那一節上縱向畫三條四等分手指的分隔號,然後再橫向畫兩條三等分這節手指的橫線,這樣就形成了六個交點。三眼穴位于最左上角的交點處。

用同樣的方法畫線,可找到右手的三眼穴(位於最右上角的交點)。

平時可用一隻手的大拇指按壓另一隻手上的三眼穴,每只手10分鐘,交替進行。

不知道你平時是否有使用公筷的習慣?對胃腸道的保健和傳染病的預防重在平時,從現在起,當好自己的的健康守護者吧!▲(本期編輯:張瑾 美編:靳豐華)

或許就是一種簡單有效的“中國特色”胃癌預防方法。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日醫院院長王辰認為,分餐、公筷制是安全、健康、衛生的用餐方式,是防範“病從口入”的一項有效措施,同時還可以減少食物浪費。

在目前分餐尚未普遍推行的情況下,王辰院士建議:在外就餐時,可在每盤菜剛上桌時,先用未用過的筷子撥出來一些放到自己的碟子裡慢慢吃,之後不要再夾盤子裡的菜。這樣做既避免交叉感染,又控制了食量,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也是對他人的尊重。

重視三道“防病屏障”

無論是幽門螺桿菌,還是其他傳染病,傳播途徑都很多,不能完全歸咎於筷子等餐具。因此,除了正確使用筷子,還應當重視幾道防病屏障。

遠離食物中的傷胃“危險分子”

冷飲、醃菜、煙熏和油炸食物、酒精、辛辣食物、生冷海鮮等對胃腸道有較強刺激,經常吃會使消化道變得脆弱,通過消化道傳播的各種傳染病就更有可乘之機。因此,在平時應少吃這些食物,尤其是胃不好的人,更應注意。

改掉“易感習慣”

幽門螺桿菌等還容易盯上有不良習慣的人。例如老人和部分家長喜歡口對口地給孩子餵飯,或將食物嚼碎後再喂,有時還會跟孩子吃同一碗飯。一些情侶還會混用餐具相互餵飯。這些習慣都可能將口腔內、腸胃裡的幽門螺桿菌等相互傳播。

重視體檢

到醫院體檢時,可通過胃鏡和碳13尿素呼氣實驗兩種方式有效檢測幽門螺桿菌,後者更加便捷。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如家中有感染者),應每2~3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50歲以下的成年人,需每3年做一次胃鏡;50歲以上者,每兩年做一次。確診後,應及時遵醫囑治療。如果在體檢中發現其他疾病,也應積極配合治療。

此外,中醫上有個護脾胃的穴位“三眼穴”,大家平時也可常按,有助調理脾胃、防病于未然。

三眼穴的取穴方法是(以左手為例):伸出左手,掌心朝向自己,在無名指靠近手掌的那一節上縱向畫三條四等分手指的分隔號,然後再橫向畫兩條三等分這節手指的橫線,這樣就形成了六個交點。三眼穴位于最左上角的交點處。

用同樣的方法畫線,可找到右手的三眼穴(位於最右上角的交點)。

平時可用一隻手的大拇指按壓另一隻手上的三眼穴,每只手10分鐘,交替進行。

不知道你平時是否有使用公筷的習慣?對胃腸道的保健和傳染病的預防重在平時,從現在起,當好自己的的健康守護者吧!▲(本期編輯:張瑾 美編:靳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