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干物女”靠邊 “潤物女”抬頭

2007年下半年, 隨著日劇《螢之光》的熱播而流行起來的“干物女”一詞, 被用到近乎泛濫的地步。 “像香菇、干貝那樣干巴巴的女人”, “已經放棄戀愛, 凡事都說"這樣最輕松"的年輕女人”, “假日幾乎都穿著高中時代的運動服, 躺在家里喝啤酒的女人”, 這些關于“干物女”的形象素描, 讓眾多城市女性頻頻點頭:對, 我就是這樣子的!但是, 在為自己終于找到“同類”而欣喜的同時, 卻很少有女性看到:《螢之光》劇中的“干物女”小螢, 不但受到事業有成的上司欣賞, 還被年輕英俊的新進設計師追求, 她逐步脫離“干物女”的生活方式,

獲得了愛情大豐收;扮演小螢的綾瀨遙雖然也自稱“干物女”, 卻是日本演藝圈不折不扣的青春美少女, 不但憑借《螢之光》擺脫了“票房毒藥”的頹勢, 還被評為2007“日本年度女性”。

看到這兩個鮮活的個案, 你還會津津樂道自己的“干物女”生活嗎?

好在, 一度沉迷于“干物女”模式的女性們終于清醒了過來,

與“干物女”相對的“潤物女”理念開始大行其道。 以理智著稱的已故作家王小波說得好:“不錯, 痛苦是藝術的源泉, 但也不必是你的痛苦……柴科夫斯基自己可不是小伊萬;瑪麗亞·凱瑞也沒在南方的種植園里收過棉花;唱黃土高坡的都打扮得珠光寶氣;演秋菊的卸了妝一點都不悲慘, 她有的是錢……這種種事實說明了一個真理:別人痛苦才是你藝術的源泉;而你去受苦, 只會成為別人的藝術源泉。 ”

“干物女”不是“社交恐懼者”

日劇《螢之光》根據女漫畫家秀樂沙鷺的漫畫《小螢的青春》改編而成, 漫畫本身已經擁有強大的讀者群基礎, 由綾瀨遙等俊男美女組成的演員陣容, 以及“干物女”一詞的橫空出世,

都讓《螢之光》成為2007年度日本熒屏最大的亮點之一。 其實, 由日本漫畫延伸而來的流行詞匯一向有奇趣, 比如“電車男”其實跟“電車”毫無關系, 而是指那些沉迷于動漫產品、懶得打扮、不懂談戀愛的年輕男子, 而“干物女”則指在下班之后謝絕應酬、不愿收拾自己也不愿整理家務、寧可躺在臟亂差如垃圾堆般的家里喝啤酒看電視的年輕女性。

不過, 在“干物女”一詞流行的同時, 日本有不少資深動漫迷們指出, 其實人們, 尤其是很多女性對“干物女”的理解是錯誤的, 至少是片面的。 比如有很多觀眾認為“干物女”講的就是“四不”, 即“不競爭, 不交際, 不運動, 不戀愛”, 活脫脫就是一個消極的“社交恐懼癥”患者, 這真是大錯特錯。

試想, 在一本正經、淘汰率極高的日本職場, 怎么會允許一位年輕女職員疲沓頹廢, 沒有絲毫的競爭意識?其實, 無論是在漫畫還是在日劇中, 小螢都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女性白領, 當她處于工作狀態時, 絕對是聰明能干, 英姿颯爽, 創意層出不窮, 而且敢于據理力爭。 只有當回到自己家時, 她才會脫下高跟鞋, 洗凈鉛華, 窩進沙發神游四方。

事實上, 很多喜歡窩在家中、自稱“干物女”的城市女白領, 都將自己對外界的不滿、逃避甚至些微的自閉, 當成是“干物女”的表現, 并且以為是找到了“同類”, 這既是對“干物女”一詞的誤讀, 更是對日本少女漫畫的不了解———絕大多數的少女漫畫, 可能會采取某種諷刺幽默的方式, 但其實都在倡導一個積極向上的主題,

否則也不會叫“小螢的青春”了。

“干物女”絕非“不婚主義者”

“因為你不是女人啊, 你走后我一直在想, 你喜歡的生活方式, 你的這身打扮, 一點都讓人感覺不到應有的潤澤感, 就像一片嚼得干干的魚干, 你應該說是魚干女……你已經不算是個女人了,

你已經枯萎了, 你身為女人卻已不是女人, 所以我覺得和你一起沒有什么問題。 ”———小螢誤打誤撞地租到了自己頂頭上司高野部長的房子, 不過, 看著在辦公室里亮麗可人、私下里卻臟亂邋遢的小螢, 高野坦白地告訴她, 這樣的女人根本無法激發男人的“異性效應”;而小螢也一度宣稱“談戀愛還不如回家睡覺”, 喜歡自由自在的獨身生活。

隨著《螢之光》的熱播, 很多日本保守人士還提出過反對意見:日本的結婚率本來就屢創新低, 如果每個白領女性都要學做“干物女”, 那男人豈非更找不到對象結婚了?而我國的很多白領“干物女”群體, 更將“懶得談戀愛”視為最高主張。 事實上, 這種看法早就被被動漫和日劇愛好者們所嗤之以鼻了。 所有看過原著漫畫或者日劇的人都很清楚,小螢并非不想談戀愛,當她遇到心儀的男子時,她的表現不見得比“結婚狂”含蓄。比如,她會給英俊的設計師手島發短信說“我想見你”;她認為戀愛和工作都需要好好努力,連最喜歡的啤酒也不喝了,一門心思想著盡快把工作做完等著手島來約會自己;因為手島喜歡成熟美女,小螢于是自我反省,決定不再做干物女,回到家不再穿運動服,還把凌亂的房間收拾干凈……這種種表現,哪里還是一個“干物女”所為?所謂的“干物女”,都是指在她們邂逅愛情之前的木知木覺,都是暫時性的,她們并不抗拒愛情,正相反,是愛情將她們喚醒,讓她們開始另外一種成長。

有意思的是,原作者秀樂沙鷺不僅讓小螢收獲了高野部長的愛情,還現身說法地表明了自己的“想婚”立場。在《螢之光》的花絮部分,秀樂沙鷺親自出鏡,還向綾瀨遙索要簽名,因為她自己剛剛結婚,想把簽名轉贈給自己的先生。

現代女性無奈選擇“欲望遞減”

當然,不管是誤解還是正讀,“干物女”作為2007年度最流行的網絡詞匯之一,能夠在不同國別、不同身份的女性心中激發共鳴,自然有其超乎漫畫和電視劇之外的因素。日本社會學者在分析“干物女”一詞的流行原因時認為,這個詞匯的出現,其實是反映了普通職業女性群體中出現的“欲望遞減”心理。“欲望遞減”是近年來經常與“幸福感遞增”相提并論的一個詞組,因為現代的職業女性,在工作環境中不得不把自己武裝得精明強干,要努力跟男同事一樣獨當一面,要充分表現自己的職場資格和能力,畢竟職場是她們自己無法左右的,她們必須全力以赴;而為了減輕來自職場的壓力,她們只有在自己家中,在沒有外人能看到的角落里,才能徹底地放松身心,做回自然的自己。換個角度來看,她們看似干巴巴毫無情趣的家居生活,其實正是目前最流行的“慢生活”,比如我們就經常可以看到小螢在自家后廊中慢悠悠地喝啤酒———在辦公室里風風火火是沒辦法,在自己家也要像打仗一樣,還不把自己逼死?

小螢的“干物女”形象之所以能夠深入女性內心,也正是源于她這種真實的個性和狀態。有意思的是,女星們盡管在公開場合光芒四射,但私下里都做著“干物女”。綾瀨遙在接受“年度女性”稱號時,被發現身材發胖了許多,原因是休閑在家時無法抗拒美食誘惑;而張曼玉、黑珍珠娜奧米·坎貝爾等多位女性都毫不諱言,自己在家時喜歡素面朝天,而且最喜歡穿的就是洗得軟塌塌的運動衣,因為這令她們感覺最舒服。

從“干物女”進化為“潤物女”

就像小螢一改“干物女”的生活模式努力減肥、打掃房間、學做飯菜一樣,現實生活中的“干物女”們也很難長期以這個身份為豪,尤其是在上海,“潤物女”的比例要大大高于“干物女”。很多單身的上海女白領,在工作之余進健身房、做美容、與閨密逛街、進培訓班充電,過得有聲有色。不過,日劇中小螢的改變是因為她遇到了喜歡的男子,而現實中的女性也許并沒有那么幸運,但她們的改變卻更加透徹:她們的選擇是為了完善自我。

在這方面,去年最流行的美劇之一《丑女貝蒂》給我們提供了最好的榜樣。一個身材發胖、容貌平平、還戴著牙箍的“丑”女孩闖進了美女如云的時尚圈,在被無數人嘲弄、鬧出很多笑話之后,她終于以出奇制勝的實力和永不言敗的精神贏得了大伙的認可。雖然編劇也給貝蒂搭配了一個白馬王子式的夢中情人,但與日劇“愛情為主,工作為輔”的表達方式不同,《丑女貝蒂》將重點放到了貝蒂對于工作的努力和熱情上,讓貝蒂看上去離我們更近,更為親切平實。這也從某種角度上折射出了中西方社會文化的不同。東方文化更講究女性的歸宿,小螢愿意為了男朋友而改變,她得到與男人成家的機會;而西方文化則更強調個人的奮斗過程,貝蒂不是為了取悅白馬王子,而是為了證實自己的能力而努力的,哪怕沒有這個白馬王子,貝蒂也有足夠獨立的經濟和精神,為自己營造一個歸宿。而大多數上海“潤物女”的心理,還處在小螢和貝蒂之間:既不像小螢那樣傳統,也沒有貝蒂那樣獨立。

所有看過原著漫畫或者日劇的人都很清楚,小螢并非不想談戀愛,當她遇到心儀的男子時,她的表現不見得比“結婚狂”含蓄。比如,她會給英俊的設計師手島發短信說“我想見你”;她認為戀愛和工作都需要好好努力,連最喜歡的啤酒也不喝了,一門心思想著盡快把工作做完等著手島來約會自己;因為手島喜歡成熟美女,小螢于是自我反省,決定不再做干物女,回到家不再穿運動服,還把凌亂的房間收拾干凈……這種種表現,哪里還是一個“干物女”所為?所謂的“干物女”,都是指在她們邂逅愛情之前的木知木覺,都是暫時性的,她們并不抗拒愛情,正相反,是愛情將她們喚醒,讓她們開始另外一種成長。

有意思的是,原作者秀樂沙鷺不僅讓小螢收獲了高野部長的愛情,還現身說法地表明了自己的“想婚”立場。在《螢之光》的花絮部分,秀樂沙鷺親自出鏡,還向綾瀨遙索要簽名,因為她自己剛剛結婚,想把簽名轉贈給自己的先生。

現代女性無奈選擇“欲望遞減”

當然,不管是誤解還是正讀,“干物女”作為2007年度最流行的網絡詞匯之一,能夠在不同國別、不同身份的女性心中激發共鳴,自然有其超乎漫畫和電視劇之外的因素。日本社會學者在分析“干物女”一詞的流行原因時認為,這個詞匯的出現,其實是反映了普通職業女性群體中出現的“欲望遞減”心理。“欲望遞減”是近年來經常與“幸福感遞增”相提并論的一個詞組,因為現代的職業女性,在工作環境中不得不把自己武裝得精明強干,要努力跟男同事一樣獨當一面,要充分表現自己的職場資格和能力,畢竟職場是她們自己無法左右的,她們必須全力以赴;而為了減輕來自職場的壓力,她們只有在自己家中,在沒有外人能看到的角落里,才能徹底地放松身心,做回自然的自己。換個角度來看,她們看似干巴巴毫無情趣的家居生活,其實正是目前最流行的“慢生活”,比如我們就經常可以看到小螢在自家后廊中慢悠悠地喝啤酒———在辦公室里風風火火是沒辦法,在自己家也要像打仗一樣,還不把自己逼死?

小螢的“干物女”形象之所以能夠深入女性內心,也正是源于她這種真實的個性和狀態。有意思的是,女星們盡管在公開場合光芒四射,但私下里都做著“干物女”。綾瀨遙在接受“年度女性”稱號時,被發現身材發胖了許多,原因是休閑在家時無法抗拒美食誘惑;而張曼玉、黑珍珠娜奧米·坎貝爾等多位女性都毫不諱言,自己在家時喜歡素面朝天,而且最喜歡穿的就是洗得軟塌塌的運動衣,因為這令她們感覺最舒服。

從“干物女”進化為“潤物女”

就像小螢一改“干物女”的生活模式努力減肥、打掃房間、學做飯菜一樣,現實生活中的“干物女”們也很難長期以這個身份為豪,尤其是在上海,“潤物女”的比例要大大高于“干物女”。很多單身的上海女白領,在工作之余進健身房、做美容、與閨密逛街、進培訓班充電,過得有聲有色。不過,日劇中小螢的改變是因為她遇到了喜歡的男子,而現實中的女性也許并沒有那么幸運,但她們的改變卻更加透徹:她們的選擇是為了完善自我。

在這方面,去年最流行的美劇之一《丑女貝蒂》給我們提供了最好的榜樣。一個身材發胖、容貌平平、還戴著牙箍的“丑”女孩闖進了美女如云的時尚圈,在被無數人嘲弄、鬧出很多笑話之后,她終于以出奇制勝的實力和永不言敗的精神贏得了大伙的認可。雖然編劇也給貝蒂搭配了一個白馬王子式的夢中情人,但與日劇“愛情為主,工作為輔”的表達方式不同,《丑女貝蒂》將重點放到了貝蒂對于工作的努力和熱情上,讓貝蒂看上去離我們更近,更為親切平實。這也從某種角度上折射出了中西方社會文化的不同。東方文化更講究女性的歸宿,小螢愿意為了男朋友而改變,她得到與男人成家的機會;而西方文化則更強調個人的奮斗過程,貝蒂不是為了取悅白馬王子,而是為了證實自己的能力而努力的,哪怕沒有這個白馬王子,貝蒂也有足夠獨立的經濟和精神,為自己營造一個歸宿。而大多數上海“潤物女”的心理,還處在小螢和貝蒂之間:既不像小螢那樣傳統,也沒有貝蒂那樣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