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譜

5款藥膳靚湯 讓你應時令解濕困

最近天氣多變, 一下子高溫連天, 一下子颱風大作, 這樣濕熱交替的日子, 很容易濕邪入侵, 造成濕困之症。 那麼到底什麼是濕困呢?它又有什麼樣的症狀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脾胃濕困 要對症下藥

濕困脾胃症是指濕濁困阻脾胃, 引起病人的脾胃運化功能失調而出現脘腹脹滿、胸悶不適、肢體沉重、困倦乏力、胃納不佳、口淡而黏或有甜味, 大便溏爛、或有嘔逆泛惡、舌苔白滑厚膩、脈象濡緩等表現的一種病症, 多發于春雨連綿之時或夏令梅雨季節, 常見於平素脾胃不旺, 運化功能失調的患者, 是我國南方氣候潮濕地區的常見時令病症之一。

脾虛濕困症的臨床表現為飲食減少, 上腹部滿悶, 大便泄瀉, 噁心嘔吐, 口黏不渴, 或渴喜熱飲, 肢體困倦, 甚至引起浮腫, 舌苔厚膩, 脈緩等。 臨床辨證時必須進一步區分脾虛是脾氣虛還是脾陽虛;濕邪是寒濕還是濕熱。

脾氣虛主要症狀有腹脹, 食後尤甚, 飲食減少, 身倦無力, 氣短懶言, 面色萎黃, 脈緩而弱, 舌質淡嫩等。 又脾氣主升, 脾氣虛則氣虛下陷, 可兼見久瀉不愈、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 而脾陽虛的主要症狀, 是在脾氣虛見症的基礎上, 兼見腹中冷痛, 喜熱喜按, 畏寒肢冷, 婦人白帶清稀量多, 脈沉遲無力。 脾陽氣虧虛濕邪困阻者, 一般為寒濕, 也有濕邪久居化為濕熱者, 臨床主要症狀為泄瀉, 腹脹, 腹痛, 其大便黏稠不暢, 或腹中痞滿, 黃疸, 口中乾苦, 小便黃赤, 舌苔黃膩, 脈滑或數。

關於如何治療脾虛濕困, 總的來說宜健脾利濕。 若為脾氣虛濕困, 可用參苓白術散、香砂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如脾陽虛濕困, 方用實脾飲溫陽利水;若為濕熱困脾,

用香砂六君子湯加黃連、黃芩或越鞠丸、保和丸等健脾化濕清熱。

民以食為天 人望天而食

廣東人非常注重飲食的調理, 隨四季變化而有所側重。 而今天氣一陣晴天一陣雨天, 人最容易犯“濕困”, 針對這樣的情況, 相應地在保健飲食上除濕解困是關鍵。

這裡針對濕困的特點, 對症下藥, 為大家介紹一款價廉物美而又有療效的靚湯去濕困——

茵陳蜆肉湯

材料:茵陳30克、蜆肉150克、豬瘦肉100克、生薑2~3片。

烹製:茵陳用清水浸泡2遍, 去除泥塵, 蜆肉、豬瘦肉洗淨, 然後與生薑一起放進瓦煲裡, 加入清水1600毫升(約8碗水量), 先用武火煮沸後, 改用文火煲至一個半小時至兩個小時, 調入少量的食鹽和少量的生油便可。 豬瘦肉可撈起切片狀, 拌醬油佐餐用, 而蜆肉和茵陳可棄之。 此量可供2~3人用, 如作為治療用則宜每週飲用2~3次。

功效:茵陳蜆肉有一股淡淡的中藥氣味, 但具清熱、利濕、解毒的功效, 我省民間還常用它來治療黃疸性肝炎, 可見利濕的功效之大。

茵陳又名綿茵陳, 是眾所周知的清熱、利濕的中藥,

它性涼, 味苦、辛, 入肝、脾、膀胱經, 《本草綱目》說它能“主風濕寒熱邪氣, 熱結黃疸”, 《日華子本草》認為它能“去暴熱、明目, 利小便, 下熱氣, 腳氣濕毒, 解酒毒目黃”;豬瘦肉為藥引, 生薑為去腥散寒。 合而為湯, 共奏清熱利濕之功。

雞骨草燉豬橫脷

材料:雞骨草10克、蜜棗2個、豬橫脷100克、生薑1片

烹製:將豬橫脷洗淨切塊, 雞骨草揀去雜質洗淨, 與生薑、蜜棗一起放入燉盅內, 加清水250毫升, 隔水燉2小時即可。

功效:清肝熱, 健脾胃。

適宜人群:肝火盛、胃口差、口乾咽苦、濕熱腹痛、煩躁易怒者。

慎食人群:脾胃虛寒、陽虛體質類型者。 所謂陽虛表現為口淡泛青口水、胃寒怕凍、大便爛小便多且清。

五指毛桃瘦肉湯

材料:五指毛桃10克、瘦肉60克、生薑一片

烹製:五指毛桃挑去雜質後洗乾淨,

加入瘦肉、薑片, 加水300毫升, 隔水武火燉2小時。

功效:益氣固表、健脾利濕、舒筋活絡、除痰止咳

適宜人群:口幹口苦、怕熱、泛渴喜飲、大便幹結者

慎食人群:實火實熱、陽盛體質類型者。

清熱祛濕田螺湯

材料:田螺1000克、豬瘦肉200克、節瓜1個、陳皮1/4個、生薑3片。

烹製:田螺洗淨置滾水灼過,挑出螺肉,去尾端,起油鑊下鹽爆炒片刻;節瓜洗淨、削皮、切大塊;陳皮浸泡、去瓤;豬瘦肉洗淨,整塊不刀切。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放入清水2000毫升(約8碗量),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約1個半小時,調入適量的食鹽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功效:清潤可口,能解濕困、祛濕熱,常為春季陰雨時的家庭調理湯品。中醫認為田螺性寒,味甘、鹹,能清熱利尿、利腸利水、止瀉止血、和胃化痰,有療目赤、黃疸、腳氣、痔瘡等疾患的功效。

淮山白術羊肚湯。

材料:淮山50克、白術15克、雞內金12克、紅棗12個、羊肚600克、生薑3片。

烹製:各藥材洗淨,稍浸泡紅棗並去核;羊肚(或請市場售者處理乾淨)洗淨置沸水中稍滾片刻,撈起,用刀刮淨衣膜,再用食鹽洗淨,切成塊狀,然後與一起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約2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特色:淮山白術煲羊肚湯清潤而略帶中藥材的氣味,具補脾健胃、消積化滯、養氣斂陰的功效,最宜在這不冷不暖且雨紛紛的氣候下進食,且男女老少皆宜。

淮山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滋養強壯、助消化、斂虛汗以及止瀉泄的功效,《本草經》說它“主傷中,補虛,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本草綱目》亦認為它能“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現代醫學則認為它所含粘蛋白質可在人體內水解為有滋養作用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而所含的澱粉酶有水解澱粉為葡萄糖的作用。而白術是有名的燥濕藥材,且能健脾益胃。雞內金消食化積,紅棗則補氣補血。羊肚即羊胃,性溫味甘,功能補虛,健脾胃,止虛汗,如《千金·食治》說它能“主胃反,治虛贏,小便數,止虛汗”。

小編提示:人望天而食。以前是如何有吃的,現在是怎樣去吃好。而根據時令天氣的變化,人體也會做出相應的反應,可能你感受不到但是它確實存在,如以上的濕困。而對付濕困,從中醫上看,白術、雲苓、扁豆、當歸、淮山、苡米有去濕之功效,多用於各類湯水中。除了喝去濕湯外,在也日常飲食應多吃清淡食物,少吃冰凍、甜的食物,尤其不主張過多吃水果。

烹製:田螺洗淨置滾水灼過,挑出螺肉,去尾端,起油鑊下鹽爆炒片刻;節瓜洗淨、削皮、切大塊;陳皮浸泡、去瓤;豬瘦肉洗淨,整塊不刀切。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放入清水2000毫升(約8碗量),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約1個半小時,調入適量的食鹽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功效:清潤可口,能解濕困、祛濕熱,常為春季陰雨時的家庭調理湯品。中醫認為田螺性寒,味甘、鹹,能清熱利尿、利腸利水、止瀉止血、和胃化痰,有療目赤、黃疸、腳氣、痔瘡等疾患的功效。

淮山白術羊肚湯。

材料:淮山50克、白術15克、雞內金12克、紅棗12個、羊肚600克、生薑3片。

烹製:各藥材洗淨,稍浸泡紅棗並去核;羊肚(或請市場售者處理乾淨)洗淨置沸水中稍滾片刻,撈起,用刀刮淨衣膜,再用食鹽洗淨,切成塊狀,然後與一起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約2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特色:淮山白術煲羊肚湯清潤而略帶中藥材的氣味,具補脾健胃、消積化滯、養氣斂陰的功效,最宜在這不冷不暖且雨紛紛的氣候下進食,且男女老少皆宜。

淮山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滋養強壯、助消化、斂虛汗以及止瀉泄的功效,《本草經》說它“主傷中,補虛,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本草綱目》亦認為它能“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現代醫學則認為它所含粘蛋白質可在人體內水解為有滋養作用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而所含的澱粉酶有水解澱粉為葡萄糖的作用。而白術是有名的燥濕藥材,且能健脾益胃。雞內金消食化積,紅棗則補氣補血。羊肚即羊胃,性溫味甘,功能補虛,健脾胃,止虛汗,如《千金·食治》說它能“主胃反,治虛贏,小便數,止虛汗”。

小編提示:人望天而食。以前是如何有吃的,現在是怎樣去吃好。而根據時令天氣的變化,人體也會做出相應的反應,可能你感受不到但是它確實存在,如以上的濕困。而對付濕困,從中醫上看,白術、雲苓、扁豆、當歸、淮山、苡米有去濕之功效,多用於各類湯水中。除了喝去濕湯外,在也日常飲食應多吃清淡食物,少吃冰凍、甜的食物,尤其不主張過多吃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