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吃這三種魚 補肝又益腎
原標題:初夏吃三種魚 補肝又益腎
夏季之交, 水暖魚肥, 此時不但是魚類產量最高的時候, 也是營養最豐富的時候, 口感也最為鮮嫩可口。 中醫認為, 每種魚都有自身側重的養生功效, 不妨嘗試以下三種魚。
鱖魚——健脾養血
鱖魚數百年來獨佔“春令時鮮”的榜首, 這是因為鱖魚肉質細嫩豐滿, 無膽少刺, 為春季淡水魚之上品。 《本草綱目》記載其肉“可補虛勞, 健脾胃, 益氣力”, 適宜體質衰弱, 飲食不香的人食用。 現代營養學表明, 鱖魚含有蛋白質、脂肪、鈣、鉀、鎂、硒等營養元素, 肉質細嫩, 極易消化, 適合兒童、老人及消化功能不佳的人;鱖魚肉的熱量不高,
鱸魚——補肝益腎
北宋藥學著作《嘉佑本草》中記載鱸魚能“補五臟, 益筋骨, 和腸胃, 治水氣。 ”足見鱸魚的補益作用有多廣泛。 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說, 鱸魚富含蛋白質、維生素A、B族維生素、鈣、鎂、鋅、硒等營養元素;具有補肝腎、益脾胃、化痰止咳之效, 對肝腎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補益作用。 鱸魚肉質白嫩, 沒有腥味, 肉為蒜瓣形, 最宜清蒸、紅燒或燉湯。
草魚——暖胃明目
春末夏初的草魚是淡水魚中最物美價廉的魚類之一。 草魚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 對血液迴圈有利, 是心血管病人的好食物。 草魚還含有豐富的硒元素, 有抗衰老、養顏的功效。
吃魚時應該注意的事項
魚肉中的蛋白質含量豐富, 如果魚肉燒焦了, 高分子蛋白質就會裂變成低分子的氨基酸, 並可形成致突變化學物質。
鹹魚最好少吃, 鹹魚與鼻咽癌的發生有一定的關係, 這一點早已被科學家們認定。 研究表明, 在幼兒吃鹹魚比成年人吃鹹魚更具有致癌性。 鹹魚之所以會引起鼻咽癌, 是因為魚在醃制過程中部分蛋白質會分解出胺。 動物實驗也表明, 大白鼠吃鹹魚會出現癌變, 而不吃鹹魚的對照組則不發生癌變。
痛風病人不宜吃魚。 魚類中含有嘌呤類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