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四磨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四磨湯

【出 處】《重訂嚴氏濟生方》卷二

【組 成】人參 檳榔 沉香 天臺烏藥

【功 用】破滯降逆, 補氣扶正。

【主 治】七情傷感, 上氣喘息, 胸膈滿悶, 不思飲食。

【用 法】上四味, 各濃磨水, 取300毫升, 煎三五沸, 放溫服, 或下養正丹尤佳。

【方 論】

1.《醫方集解》:此手太陰藥也, 氣上宜降之, 故用檳榔、沉香, 檳榔性如針石, 沉香入水獨沉, 故皆能下氣;氣逆宜順之, 故用烏藥;加人參者, 降中有升, 瀉中帶補, 恐傷其氣也。

2.《金鑒》:七情隨所感皆能為病, 然壯者氣行而愈, 弱者氣著為病。 愚者不察, 一遇上氣喘息, 滿悶不食, 謂是實者宜瀉, 輒投破耗等藥, 得藥非不暫快,

初投之而應, 投之久而不應矣。 若正氣既衰, 即欲消堅破滯, 則邪氣難伏, 法當用人參先補正氣, 沉香納之於腎, 而後以檳榔、烏藥從而導之, 所謂實必顧虛, 瀉必先補也。 四品氣味俱厚, 磨則取其氣味俱足, 煎則取其氣味純和, 氣味齊到, 效如桴鼓也。

3.《成方便讀》:以檳榔、沉香之破氣快膈峻利之品, 可升可降者, 以之為君;而以烏藥之宣行十二經氣分者助之;其所以致氣之逆者, 虛也。 若元氣充足, 經脈流行, 何有前證?故以人參輔其不逮, 否則氣暫降而鬱暫開, 不久又閉矣, 是以古人每相需而行也。 若純實無虛者;即可去參加枳殼。

4.《歷代名醫良方注釋》:此方乃醒氣、散氣、降氣、納氣, 而又維護正氣之方也。 氣喘分兩大綱, 一在上為實, 乃肺氣不通調;一在下為虛,

乃腎氣不歸根。 本方證治, 兼而有之, 蓋七情感傷, 鬱滯菀結, 氣喘而急, 上而不下, 留滯膈間空膜之地, 形成氣膈。 方制檳榔以開之, 烏藥以異之, 沉香以降之納之。 又用人參之大有力者, 主持其間, 俾氣有統攝, 不致散漫耗蝕, 上下迴圈, 營周不休, 以歸複于生理正常。 尤妙在四藥皆磨, 既取其氣味之全, 又取其緩緩斡旋, 不過攻過補, 致令轉變氣損氣滯反應之嫌。 一本磨上三藥, 倍人參煎湯, 入鹽調下, 對於虛甚不能運藥, 義求人參補力之早達, 未為不可。 然煎則補住氣痰, 恐諸氣藥反難以奏功。 觀喻嘉言《寓意草》, 治痰喘夾虛, 用人參切則效, 人參用煎則不效, 其意殊耐深思。 要之須恰符病竅病機, 斯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