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我們究竟該不該去獻血?

血液中幾種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在獻血過程中特別關注的, 有些人對獻血頗感恐懼, 是因為他們考慮到血液中紅細胞減少會使人體器官得不到充足氧氣, 當大腦供血不足時會出現眩暈癥狀;而白細胞的減少會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 此時致病菌有機可乘, 大有生病的可能;血小板是控制人體凝血功能的重要成分, 如果人們血小板減少可能會導致人體傷口難以愈合……那么, 獻血后會不會導致以上癥狀的出現呢?

獻血對人體有哪些影響?

我們都知道, 通常人們獻血的量為200毫升, 如果遇到珍貴血型或會要求400毫升。 然而這通常獻血量對人體來說意味著什么呢?一個成年人的總血量約為4000~5000毫升, 每個人每次按規定獻血200~400毫升, 僅占血液總量的5%~10%。 失去的血液并不是個大數目, 同時營養會在短時間內得到補充, 因而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 女性每個月來“大姨媽”要出血30~50毫升,

有些量大的能到80毫升, 而且是每個月都出, 也不見對人體造成什么不良影響。

為何有些人獻血后會頭暈?

有些初次獻血的人容易發生頭暈惡心, 這是因為血壓的改變, 加上情緒的壓力而導致的。 人們的血管就如同一個橡膠管道,

當管道內的液體量減少了, 其管壁受到的壓力也隨之減小, 這時血壓降低心臟泵血力量不足, 就導致人們出現心率過緩、供血量減少, 從而導致大腦一過性供血不足出現了眩暈。 所以, 獻血后建議大家休息一會兒, 補充點能量和水分, 給血管一個適應的過程, 這樣人體會很快恢復正常。

而其他因為獻血導致人體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 從而使人體出現免疫力下降和凝血功能障礙的后果這種說法更是無稽之談。 正常成人的紅細胞在血液中的壽命約為120天, 白細胞的壽命最短只有十幾個小時, 血小板的壽命約為10天。 因此即使不獻血, 各種細胞到一定的時間也是要死亡的。 人體的血液每天都在不斷地更新。 保守估計,

體重為50公斤的正常成年人, 每天大約有16毫升的紅細胞死亡, 同時骨髓會產生相當數量的年輕紅細胞來參加工作。 所以人體的血液功能幾乎是不會受到影響的。

獻血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有益的

人們在意外失血或獻血的情況下, 人的造血能力要較平常增高4~5倍。

而獻血就算這一種情況, 它可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 增強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還會刺激人體骨骼造血器官, 使其始終保持青春旺盛的造血狀態, 收到延年益壽的效果, 并能防止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一項試驗對66歲以上的332名獻血者與同樣身體條件的399名未獻血者作了比較, 結果參與過獻血的人的平均壽命年齡要長于未曾獻過血的人。

但是凡是都有兩面性, 確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獻血。 我國規定6個月內獻過血的;體重過輕或過重;貧血;患有各種感染疾病, 或有感染疾病風險的人;患有惡性腫瘤或有病史的人;有嚴重的慢性病或有自體免疫疾病的人及孕婦都不適合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