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健康

喝酒預防癌症又長壽的方式(1)

很多癌症病人最終並非死於癌症本身, 而是併發症所造成的, 如併發症心血管病等。 癌症病人適量飲酒可以減少併發症, 提高生存品質, 延長生命。 此外, 適量飲酒也可以作為日常生活中預防癌症的好方法。

喝酒能防胃癌

一般認為, 食物中蛋白質的含量低, 營養較差, 新鮮蔬菜和水果缺乏, 容易得胃癌。 此外, 情緒憂鬱, 時生“悶氣”, 也是一種因素。 假如適量或少量飲酒, 並伴佳餚, 營養水準必然提高, 飲酒消憂暢意, 解除情緒上的疙瘩。 這是防胃癌的良好方法。

喝酒能防食管癌

食管癌, 一般也是營養不良所致。

飲酒美食, 也可預防。 治療食管癌的某些藥物也需用酒制做, 或在藥中加酒, 以利藥效達到癌腫部位。 食管癌常吞咽困難, 如飲一些蛇膽酒, 可以改善症狀, 也可用酒調玉樞丹咽下, 減緩吞咽之苦。

飲酒可以預防淋巴癌

科研人員對來自美國、英國、瑞典和義大利的1.5萬人的9項研究分析表明, 飲酒者較之不飲酒者患非霍奇金淋巴癌的風險要低約27%。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琳賽·莫頓說:“我們對酒精消費和罹患非霍奇金淋巴癌的風險進行的綜合研究表明, 飲用含酒精飲料的人比那些不飲酒的人患非霍奇金淋巴癌的風險要低。 ”

此次研究發現, 飲酒者患非霍奇金淋巴癌的風險都會降低, 而與他飲用的酒精飲料的類型、飲酒量的多少、飲酒時間的長短無關。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說, 雖然研究結果僅涉及腸癌, 但可以認為飲用低度酒可能也會減少罹患乳腺癌、肺癌、食道癌、口腔癌等癌症的風險。

中年人輕度飲酒還可預防老年癡呆

芬蘭的一項以人口為基礎的研究表明, 中年時輕度飲酒, 還可以預防進入高齡以後的輕度老年癡呆——輕度認知障礙。 假設少量飲酒者的輕度認知障礙發病風險為1, 不飲酒者與頻繁飲酒者的發病風險都超過了2。 瑞典Karolinska研究所加齡研究中心的Tiia Anttila等人的報告, 8月10日刊登在英國醫生協會雜誌《英國醫學雜誌》付印前公開的電子版《Online First》上。

Anttila等人從參加1972~1982年開始的以人口為基礎的研究“迴圈器官發病風險、年齡增長和癡呆的研究”(CAIDE: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 aging and dementia)的人群中,

選出截止1997年仍健在並居住在研究物件地區, 且參加了1972年與1977年的研究、年齡在65~79歲的1018人, 以此為物件進行了研究。

結果發現, 假設輕度(原文為infrequent)飲酒者的輕度認知障礙發病為1, 修正了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後, 不飲酒者的相對風險為2.08、頻繁(原文為frequent)飲酒者的相對風險為2.34, 均明顯高出, 呈現出“U形曲線”。 不過沒有發現飲酒程度與癡呆有明顯關係。

另外, 在調查帶有被認為是導致家族性Alzheimer病(又稱老年性癡呆)的基因之一功能蛋白質“載脂蛋白(apolipoprotein)E4型”(Apo-E4)產生基因與飲酒、癡呆症的發病關係時, 發現明顯有關——假設不帶有Apo-E4基因的非飲酒者為1時, 帶有Apo-E4基因者的癡呆症發病風險方面, 輕度飲酒者為2.3、頻繁飲酒者為3.6倍, 均明顯高出。 因此帶有Apo-E4基因者最好主動控制飲酒。

不帶有Apo-E4基因者中, 沒有發現飲酒量與癡呆症發病有關。

不過, 即使不帶有Apo-E4基因, 也必須要注意“適量飲酒”。 因為根據Anttila等人的定義, 少量飲酒為“每月不到一次”、頻繁飲酒為“每月數次左右”, 而從日本的飲酒習慣來看, Anttila定義的少量飲酒者可歸類為“基本上不飲酒”一類。 對此, Anttila指出, “有意思的是, 在其他劃分了不同飲酒水準的研究中, 也出現了同樣的U形曲線現象。 這或許是因為適量飲酒已經成為衡量在社會上是否受歡迎與生活習慣的指標”。

不同酒類怎麼喝才適宜

啤酒的營養成分高, 每天300ml為宜;紅酒具有較好的抗氧化作用, 每天150ml(約1杯);白酒每天喝不超1兩。 需要強調的是, 癌症病人飲酒應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飲酒防癌也應適度, 飲品質好的酒, 要戒酸、戒濁、戒生, 更忌暴喝暴飲。

改變飲酒習慣

英國《每日郵報》18日援引基金會科學研究專案負責人蕾切爾·湯普森博士的話報導:“從預防癌症的角度來看, 最好是不喝酒。 但事實上不少英國人把喝酒看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基金會研究人員估計, 英國每年確診的癌症患者中約2萬個病例與酒精有關。

湯普森建議人們改變飲酒習慣。 她說:“改喝低度酒, 患癌風險雖然只是略有降低, 但仍然有必要改變。 ”她說, 男性飲酒量應控制在每日兩杯以內, 女性一日一杯即可。 如果一時無法減少飲酒量, 改喝低度酒是明智的做法。 湯普森說, 略微改變生活方式就能實實在在降低患癌風險,

這種努力值得嘗試。

男人飲酒的注意的事項

男人喜歡喝酒, 或因某些原因常會攝入一些酒精, 妻子難免會為丈夫的健康擔憂。 健康專家提出7個關於飲酒的提示, 能幫助飲酒者減少醉酒和酒精傷身的情況。

提示1:按理想速度飲酒

理想速度, 即不超過肝臟處理能力的飲酒速度。 肝臟分解酒精的速度是每小時約10毫升, 酒中所含的純酒精(乙醇)的量, 可以通過酒瓶標籤上標示的度數計算出來。 舉個例子, 酒精度數為16%的250毫升酒, 用250毫升×0.16=40毫升, 那麼酒精的量就是40毫升。

如果一個人花4個小時喝完, 那麼平均每小時攝入的酒精量是10毫升, 剛剛符合肝臟的處理速度。 按照這一速度喝酒, 能最大程度地降低酒精對肝臟的負擔。

提示2:喝清水,恢復體內水分平衡

酒精有改變肌體細胞內外水分平衡的作用。通常,體內水分的2/3都在細胞內,但是酒精增加後,細胞內的水分會移動到血管中,所以雖然整個身體的水分不變,但因細胞內的水分減少了,也會覺得乾渴。

不論是哪種原因,充分攝入水分都是沒錯的。“醒酒水”自古以來就是緩解酒後不適的方法之一。在滿滿的一杯水中混入三小撮鹽並一口喝下去,會刺激胃使食物易吐出。

提示3:飲用運動型飲料和果汁也有效

過量飲酒的第二天早上醒來,嗓子常常感覺很乾渴,此時體內殘留有酒精和有害物質乙醛,應想辦法儘早將其排出體外。

含無機鹽和糖分的飲料,除了有水分補給作用之外,還有消除體內酒精的作用。運動型飲料和果汁效果就很好,特別是運動型飲料,其成分構成接近人的體液,易被人體吸收,不僅對宿醉有效,飲酒時如果一起喝,也可防止醉得太厲害。

此外,用含有茶多酚和維生素C的茶,或者用檸檬和蜂蜜做成的蜜汁檸檬水,對於宿醉也很有效。

需注意的是,不管哪一種飲料,如果太冰涼,有效成分都不易被吸收,所以應喝常溫或溫熱的。

提示4:吃柿子,幫助分解酒精

柿子是富含果糖和維生素C的水果,古時即被用作防止醉酒和消除宿醉的有效食品。甜柿中所含的澀味成分,可以分解酒精;所含的鉀有利尿作用。

柿子葉也含有相當於柑橘數十倍的維生素C,其鮮嫩的幼芽可以炸著吃,或者乾燥後做柿葉茶喝。

提示5:多食貝類,強化肝臟的解毒作用

以蜆貝為例,它的營養成分中,蛋白質的含量可以與雞蛋相提並論,而且,由於含有均衡的必需氨基酸,不會對肝臟造成負擔,能夠促使肝臟恢復功能。

貝類食物通常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2、牛磺酸和糖原;維生素B12和糖原對於促進肝臟的功能也發揮著重要作用;而氨基酸中的牛磺酸與膽汁酸結合後,可以活化肝臟的解毒作用。

提示6:喝蘆薈汁,降低血液乙醛濃度

蘆薈帶刺的綠色部分和其內部的膠質中含有多糖體、糖蛋白等物質,能降低酒精分解後產生的有害物質乙醛在血液中的濃度。因此,在飲酒之前,如果喝些蘆薈汁,對預防酒後頭痛和噁心、臉紅等症狀很有效。

此外,蘆薈中的苦味成分蘆薈素有健胃作用,可治療宿醉引起的反胃和噁心等。

提示7: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減輕肝臟負擔

蛋白質和脂肪在胃內停留的時間最長,所以最適合作為下酒菜。

為避免攝入過多高蛋白質食物導致發胖,最好選擇魚貝、瘦肉、雞肉、豆製品、蛋、乳酪等。含有優質蛋白質的牛奶和乳酪等乳製品、雞蛋、豆腐、扇貝,以及用這些食物製成的湯,對肝臟功能有益,且不會對胃造成負擔。

有人喝酒後喜歡吃口味重的食物,如油分多的拉麵,這些食物會給胃腸帶來負擔,延長醉酒的不適感。因此,應選擇水果、加蜂蜜的牛奶、優酪乳、雞蛋等易消化且能提高肝臟功能的食品。

提示2:喝清水,恢復體內水分平衡

酒精有改變肌體細胞內外水分平衡的作用。通常,體內水分的2/3都在細胞內,但是酒精增加後,細胞內的水分會移動到血管中,所以雖然整個身體的水分不變,但因細胞內的水分減少了,也會覺得乾渴。

不論是哪種原因,充分攝入水分都是沒錯的。“醒酒水”自古以來就是緩解酒後不適的方法之一。在滿滿的一杯水中混入三小撮鹽並一口喝下去,會刺激胃使食物易吐出。

提示3:飲用運動型飲料和果汁也有效

過量飲酒的第二天早上醒來,嗓子常常感覺很乾渴,此時體內殘留有酒精和有害物質乙醛,應想辦法儘早將其排出體外。

含無機鹽和糖分的飲料,除了有水分補給作用之外,還有消除體內酒精的作用。運動型飲料和果汁效果就很好,特別是運動型飲料,其成分構成接近人的體液,易被人體吸收,不僅對宿醉有效,飲酒時如果一起喝,也可防止醉得太厲害。

此外,用含有茶多酚和維生素C的茶,或者用檸檬和蜂蜜做成的蜜汁檸檬水,對於宿醉也很有效。

需注意的是,不管哪一種飲料,如果太冰涼,有效成分都不易被吸收,所以應喝常溫或溫熱的。

提示4:吃柿子,幫助分解酒精

柿子是富含果糖和維生素C的水果,古時即被用作防止醉酒和消除宿醉的有效食品。甜柿中所含的澀味成分,可以分解酒精;所含的鉀有利尿作用。

柿子葉也含有相當於柑橘數十倍的維生素C,其鮮嫩的幼芽可以炸著吃,或者乾燥後做柿葉茶喝。

提示5:多食貝類,強化肝臟的解毒作用

以蜆貝為例,它的營養成分中,蛋白質的含量可以與雞蛋相提並論,而且,由於含有均衡的必需氨基酸,不會對肝臟造成負擔,能夠促使肝臟恢復功能。

貝類食物通常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2、牛磺酸和糖原;維生素B12和糖原對於促進肝臟的功能也發揮著重要作用;而氨基酸中的牛磺酸與膽汁酸結合後,可以活化肝臟的解毒作用。

提示6:喝蘆薈汁,降低血液乙醛濃度

蘆薈帶刺的綠色部分和其內部的膠質中含有多糖體、糖蛋白等物質,能降低酒精分解後產生的有害物質乙醛在血液中的濃度。因此,在飲酒之前,如果喝些蘆薈汁,對預防酒後頭痛和噁心、臉紅等症狀很有效。

此外,蘆薈中的苦味成分蘆薈素有健胃作用,可治療宿醉引起的反胃和噁心等。

提示7: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減輕肝臟負擔

蛋白質和脂肪在胃內停留的時間最長,所以最適合作為下酒菜。

為避免攝入過多高蛋白質食物導致發胖,最好選擇魚貝、瘦肉、雞肉、豆製品、蛋、乳酪等。含有優質蛋白質的牛奶和乳酪等乳製品、雞蛋、豆腐、扇貝,以及用這些食物製成的湯,對肝臟功能有益,且不會對胃造成負擔。

有人喝酒後喜歡吃口味重的食物,如油分多的拉麵,這些食物會給胃腸帶來負擔,延長醉酒的不適感。因此,應選擇水果、加蜂蜜的牛奶、優酪乳、雞蛋等易消化且能提高肝臟功能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