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醫學論文撤稿事件再鳴警鐘

4月20日, 知名學術出版商《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雜誌《腫瘤生物學》一次性撤銷2012年~2016年發表的107篇中國作者的文章, 稱這些文章的發表者偽造同行評審,

論文投稿者“既是運動員, 又充當了裁判員”。 打擊科研學術不端、斬斷造假產業鏈的問題再次對醫療行業敲響警鐘。

波及面前所未有

背後造假剽竊問題多

此次撤稿的107篇中國文章涉及全國19個省(區、市), 上海、山東、浙江、江蘇等地被撤論文較多;論文涉及包括高校院所、高校附屬醫院、地方醫院、部隊院校及醫院的上百家單位,

其中超過半數為高校附屬醫院, 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解放軍總醫院、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等多家全國知名三甲醫院赫然在列。 在科室分佈上, 以泌尿外科、普外科、神經外科、腫瘤科為主, 涉及作者500余人。

據悉, 此次事件是2015年該集團撤稿事件的延續。 2015年8月, 德國斯普林格出版集團撤銷10種期刊64篇論文, 全部來自中國。 《腫瘤生物學》雜誌利用2015年撤稿事件掌握的虛假同行評議資訊反查了2012年~2016年發表的所有論文, 從而發現了此次的被撤論文。

自2015年以來, 國際著名出版機構相繼撤銷一批發表的論文。

2015年3月, 英國現代生物出版集團撤銷12種期刊43篇論文, 其中41篇來自中國;2015年10月, 愛思維爾公司撤銷5種期刊9篇論文, 全部來自中國。

中華醫學會相關專家分析, 這些集中撤稿事件均為出版公司發現虛假同行評議問題而撤稿, 但其背後普遍存在偽造、篡改、剽竊問題。

深入調查明確責任

提出系統改進措施

“中國的學術發展速度非常快, 學術論文數量和品質雙雙提高, 但是中國的學術內涵的提高速度相對不夠, 這其中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我們對學術不端的態度過於溫和。 ”第二軍醫大學潛水醫學系孫學軍教授說, 國際學術界對學術不端基本上都是零容忍, 只要出現了學術不端問題, 學者基本上就失去了學術生命。

但在中國, 這種情況非常少見, 許多學者帶病任職的情況非常普遍。 他分析認為, 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所致, 一是長期不重視學術品行的學術文化, 二是學術不端有普遍性和多發性問題, 有法不責眾的情況。 另外, “協力廠商”仲介對虛假同行評審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是學術不端共同的“敵人”。

採訪中有專家提出, 科研評價機制不完善等外部因素是誘發學術不端行為的重要原因, 但恪守科研誠信規範首先應成為科研人員的自覺行為。

在科研誠信體系建設中, 學術共同體肩負加強行業自律的重要責任。 據記者瞭解, 中華醫學會會員科學道德行為準則目前已形成初稿。 作為準則的起草者之一,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謝廣寬介紹,

準則參考了國內外相關規範, 針對醫生的科研行為, 詳列了醫學研究和學術交流的相關環節、不同情景中的道德行為準則, 對違反準則的行為制定了相應懲戒規定, 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謝廣寬也建議, 對國際學術期刊的撤稿事件進行更為深入的調查、明確相關方面的責任, 提出系統的改進措施。

“醫生可以請其他人幫忙潤色語言文字, 但不能請人代寫、代投、對論文內容進行修改、提供虛假同行評審等。 ”謝廣寬同時建議, 應加強醫學生的學術寫作訓練, 將科研誠信教育列為研究生的基本學習內容和畢業後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監督委員會主任陳宜瑜院士強調,

捍衛科學道德底線的同時, 要優化科技評價體系, 科研論文發表不應與職稱晉升直接掛鉤。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 目前國家已出臺職稱評審改革制度, 提出了分類評價等重要改革舉措, 關鍵是要政策落到實處。

對學術不端行為的監管、懲處要更有力。 據瞭解,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監督委員會正在著力推進科學基金監督工作的資訊化, 如建立科研誠信舉報網站和資料分析系統, 積累結構化案例庫, 為科研不端行為處理和警示教育提供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