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媽學了那麼多年的烹飪秘訣,今天才發現全是錯的……
生命君開小號啦
如何讓吃更美好?
請移步“天天發吃”翻牌子
(ID:tiantianfachi)
“等油冒煙了再把菜放下鍋”、“煮粥或者醃肉時加堿”、“煮餃子要下三次涼水”……
這些話, 你從姥姥或者媽媽的嘴裡聽到過幾次?
如果你家還用著這些做菜的“小竅門”, 那你有必要認真看看這篇文章了。
本期, 發吃君就來總結一下“那些過時了的烹調方法”。
煮餃子三點水
按照傳統習慣, 煮餃子的時候需要加三次涼水, 民間俗稱為“三點水”。
過去家裡多是燒柴的, 很難隨心所欲地控制火力, 一般以旺火燒開水後下了餃子, 餃子在沸水中過度翻滾, 容易破皮,
(圖片來源:全景網)
而現在, 家中多用煤氣或者電磁爐, 火力大小隨時可控, 所以煮餃子就沒必要加涼水, 只需調整火力就可控制溫度。
正確的烹飪方式:
煮餃子時, 要用大火燒開水, 打開鍋蓋放入餃子, 鍋裡的蒸汽會很快散失,
(圖片來源:全景網)
等餃子皮熟了, 再調小火力, 蓋上鍋蓋, 很快餡就熟了。
家裡現包的餃子, 只要漂起來就基本熟了。 如果不放心, 可以用漏勺撈出一個, 用筷子戳一下, 皮有彈性就證明熟了。
油多不壞菜
老話常說“油多不壞菜”, 水煮肉片、魚香茄子、豉油雞、幹煸豆角……許多菜都是油光光的, 甚至乾脆泡在油裡。
過去的人們由於生活條件所限, 炒菜時放油量較少, 偶爾吃到一頓油多的菜肴, 便認為是“人間美味”, 因此便有了“油多不壞菜”一說。
(圖片來源:全景網)
而現在, 高油的菜肴反而會引發肥胖、糖尿病等一系列健康問題。
正確的烹飪方式:
建議家家準備一個有計量度的限油壺, 通過它來保證每人每日25~30克的標準。
(圖片來源:全景網)
烹調時, 建議大家多採用清蒸、涼拌、燉等方式,
煮粥或醃肉時加堿
“煮粥加堿會節省時間, 並且粥更黏稠, 燉肉加堿會更嫩”, 這些烹調小妙招很受中老年人歡迎, 也常被他們傳給下一代。 但是加堿卻會破壞B族維生素。
過去大家以粗雜糧為主食, 不太容易缺乏B族維生素。 並且粗糧比較難煮, 加點堿, 會讓煮熟的速度快一些, 粥的口感也更好。
(圖片來源:全景網)
但由於現代人飲食越來越精細, 很容易缺乏B族維生素, 因此煮粥、燉肉加堿的方法就過時了。
如果吃了加堿食品, 要適量增加其他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 比如動物肝臟。
正確的烹飪方式:
煮粥時放一小把糯米或者一勺燕麥, 都可以增加粥的黏稠度。 要想縮短煮粥時間, 可以選用高壓鍋或者將原料提前浸泡。
(圖片來源:全景網)
很多水果都是“天然嫩肉粉”,比如木瓜、獼猴桃、鳳梨等,可以將它們的汁液加入肉中,攪拌均勻進行醃制。
油冒煙才下菜
很多剛學做飯的人,往往被告知通過油冒煙來判斷放菜的時機。事實上,這個方法只適用於那個“粗油”時代。
過去的油沒有經過“精煉”,所以其煙點(油開始冒煙的溫度)較低,一般在130℃左右。
(圖片來源:全景網)
現在我們吃的油多數是被精煉過的,煙點多數高達200℃以上。
烹調時應控制油溫在150℃~180℃左右。超過這個溫度,烹調時產生的致癌物會增加癌症風險。
此外,油在200℃以上的溫度下,會破壞其中的脂溶性維生素和人體必需脂肪酸。
正確的烹飪方式:
大家可以通過一根竹筷子來判斷油溫,將其插入油中,當其四周冒出許多小氣泡時,就表示溫度夠熱可以下鍋了。
(圖片來源:全景網)
還可以通過蔥花檢驗油溫,把蔥花先放進去,當其還沒有變色,周圍冒出較多的小氣泡時,說明油溫合適。
爛薑不爛味
“爛薑不爛味”的說法在民間流傳很廣,意思是爛薑仍然可以當成調料用於日常烹調中。
以前科技並不發達,人們只能通過聞、嘗等方式來判斷食物能否繼續食用,薑雖然爛了,但其辛辣味尚存,因此還可以吃。
(圖片來源:全景網)
現代研究表明,生薑在腐爛過程中會產生黃樟素,其毒性較強,進入人體後可損害人體肝臟,引起肝細胞變性。
正確的烹飪方式:
給大家推薦一個用錫紙保存薑的方法:
將錫紙剪成大小合適的尺寸,將姜包起來,最好將錫紙緊貼被保存的食物,之後放在室內陰涼通風的地方。
(圖片來源:全景網)
這樣做,就算在室外存放薑,也可以保證它不發芽、不變幹、不發黴,而且保存時間至少在一個月以上。
本期
美食智囊團
國家烹調高級技師 張 亮
編輯:koyuki
(圖片來源:全景網)
很多水果都是“天然嫩肉粉”,比如木瓜、獼猴桃、鳳梨等,可以將它們的汁液加入肉中,攪拌均勻進行醃制。
油冒煙才下菜
很多剛學做飯的人,往往被告知通過油冒煙來判斷放菜的時機。事實上,這個方法只適用於那個“粗油”時代。
過去的油沒有經過“精煉”,所以其煙點(油開始冒煙的溫度)較低,一般在130℃左右。
(圖片來源:全景網)
現在我們吃的油多數是被精煉過的,煙點多數高達200℃以上。
烹調時應控制油溫在150℃~180℃左右。超過這個溫度,烹調時產生的致癌物會增加癌症風險。
此外,油在200℃以上的溫度下,會破壞其中的脂溶性維生素和人體必需脂肪酸。
正確的烹飪方式:
大家可以通過一根竹筷子來判斷油溫,將其插入油中,當其四周冒出許多小氣泡時,就表示溫度夠熱可以下鍋了。
(圖片來源:全景網)
還可以通過蔥花檢驗油溫,把蔥花先放進去,當其還沒有變色,周圍冒出較多的小氣泡時,說明油溫合適。
爛薑不爛味
“爛薑不爛味”的說法在民間流傳很廣,意思是爛薑仍然可以當成調料用於日常烹調中。
以前科技並不發達,人們只能通過聞、嘗等方式來判斷食物能否繼續食用,薑雖然爛了,但其辛辣味尚存,因此還可以吃。
(圖片來源:全景網)
現代研究表明,生薑在腐爛過程中會產生黃樟素,其毒性較強,進入人體後可損害人體肝臟,引起肝細胞變性。
正確的烹飪方式:
給大家推薦一個用錫紙保存薑的方法:
將錫紙剪成大小合適的尺寸,將姜包起來,最好將錫紙緊貼被保存的食物,之後放在室內陰涼通風的地方。
(圖片來源:全景網)
這樣做,就算在室外存放薑,也可以保證它不發芽、不變幹、不發黴,而且保存時間至少在一個月以上。
本期
美食智囊團
國家烹調高級技師 張 亮
編輯:koyu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