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臥推,杠鈴、啞鈴、器械有啥區別?
今天咱們就來說說練胸經典#臥推#, 說一說練了多麼多年的杠鈴臥推、啞鈴臥推、器械史密斯臥推, 到底有何不同!
1/這三種臥推,
先說單純靠看,
杠鈴、啞鈴、器械史密斯,
這三種臥推的差異在哪:
可以看到,
雖然都是推起負重的過程,
不過不同臥推,
細節還是略有不同的:
杠鈴臥推:健身房最基礎、最經典胸部訓練動作, 手間距固定、運動軌跡自由;
啞鈴臥推:居家最佳胸部訓練動作, 運動軌跡自由、手間距也可以自由調節;
史密斯臥推:健身房器械臥推動作,
手間距固定、動作軌跡固定、有安全保護。
2/不同臥推,
誰重量最大?誰最刺激胸?
當然,
對於大多數童鞋,
手間距、運動軌跡固定不固定,
他們並不很關心……(雖然這其實是決定臥推效果的關鍵)
他們更關心的:是哪種臥推推起的重量更大?哪種臥推練胸的效果更好?
為此,
科學家專門做了一個相關研究:
實驗過程:
科學家找了19個訓練經驗豐富的男性,
將他們隨機分三組,
分別進行4組*10RM的不同器械臥推+臂屈伸訓練①。
杠鈴組:(10RM杠鈴臥推+臂屈伸)*4
啞鈴組:(10RM啞鈴臥推+臂屈伸)*4
器械組:(10RM啞鈴臥推+臂屈伸)*4
備註:
1.組間間歇相同, 兩組之間休息2分鐘;
2.10RM訓練負重, 採用被試者之前的平均10RM負重標準;
*10RM負荷的具體負重:
10RM杠鈴臥推≈81.5kg;10RM啞鈴臥推≈70.3kg;10RM史密斯臥推≈74.6kg;10RM臂屈伸≈35.1kg
然後科學家對比了這三種不同臥推,
總訓練負重,
以及動作相關肌群的肌電水準刺激↓
不同臥推·總訓練負重對比
可以看到,
同樣都是10RM*4的訓練強度,
啞鈴組和器械組相對完成更多的訓練次數,
推起的總重量也更大;
杠鈴臥推組則相對完成次數最少(≈27.8次),
總訓練重量也略少(≈2193kg)①。
不同臥推·胸大肌啟動水準對比
對胸大肌的啟動水準:同樣是啞鈴臥推最強,
史密斯臥推次之,
杠鈴臥推相對最弱①。
也就是說,
啞鈴臥推相比杠鈴和史密斯臥推,
對胸大肌擁有最強刺激。
啞鈴臥推, 為什麼最練胸?
為什麼啞鈴臥推能擁有那麼好的胸部刺激效果?
這就要說回啞鈴臥推的兩大特點:手間距不固定、動作軌跡不固定!
手間距不固定
之前我們說過, 胸肌最主要的生理作用, 是讓大臂(肱骨)內收, 也就是內夾大臂。
手間距固定, 大臂直上直下的杠鈴臥推和史密斯臥推, 並沒有內夾大臂, 所以並不是非常符合胸肌發力……
而啞鈴臥推, 手的位置從起點比肩寬很多, 到終點與肩基本同寬, 動作過程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向內夾的動作, 自然更符合胸肌發力,
動作軌跡不固定
臥推是個綜合訓練動作, 動作過程中, 不光胸肌發力, 三角肌、肱三頭肌等也都參與其中。
從胸開始, 到鎖骨結束的運動軌跡, 能讓臥推過程中的相關肌群, 全程都處於最佳發力姿勢, 能發揮更大力量, 訓練效果自然也更好。
3/不同臥推, 各有優勢!
有童鞋可能要說了, 啞鈴臥推練胸效果那麼好, 那我還做什麼杠鈴、做什麼史密斯, 每天練啞鈴臥推不就結了?
且慢!上面研究是採用固定10RM訓練負荷, 還穿插肱三頭肌伸展訓練的, 所以本身總訓練量和完成次數就有很大關係。
啞鈴臥推10RM單次負重最小,
動作中肱三頭肌參與發力也少,
自然最好完成次數最多,
總訓練負荷最大咯。
但是日常生活中,
不同臥推, 對前束的刺激對比
比如對三角肌前束的訓練效果, 可以看到, 史密斯臥推要更勝啞鈴、杠鈴臥推①。
這可能是由於史密斯臥推, 運動軌跡最為固定, 需要三角肌前束更多參與發力有關。
不同臥推, 對肱三頭肌的刺激對比
對肱三頭肌的刺激, 杠鈴臥推和史密斯臥推, 由於手間距固定, 需要肱三頭肌更多參與“推”起過程, 也甩啞鈴臥推好大一步①。
另外, 在4組10RM臂屈伸動作中, 杠鈴臥推組的被試, 更是擁有最強肱三頭肌啟動水準①。 (不過這就涉及到預啟動理論了, 挖坑後填~)
4/總結一下:
所以總得來說, 不同臥推, 其實各有各的好↓
啞鈴臥推 訓練負荷最小, 但最符合胸肌發力原理, 對胸肌啟動水準高;
杠鈴臥推 訓練重量最大,
史密斯臥推 訓練重量也大, 不過由於軌跡固定, 對胸肌效果沒杠鈴臥推好, 對前束刺激倒很強;另外, 器械更安全, 還可以做各種半程組。
我們的建議呢, 則是推薦大家三種臥推都要兼顧:
比如剛入門或者在家的時候, 可以採用啞鈴臥推更針對練胸;
等重量上來了, 就應該進階杠鈴臥推提升訓練重量和維度整體;
然後在突破平臺期的時候, 還可以嘗試搭配史密斯機做力竭半程組。
畢竟全身肌肉是一個整體, 均衡訓練, 一個也不落, 才能更好的增長圍度、雕塑細節!
PS:今天木有福利篇~我決定把找福利的時間都用來找研究,
幫你們變身福利!就醬紫(真的不是偷懶!)……
參考文獻:
①De, A. F. D., Willardson, J. M., Paz, G. A., Bezerra, E. S., & Miranda, H. (2016). Maximal strength performance and muscle activation for the bench press and triceps extension exercises adopting dumbbell, barbell and machine modalities over multiple sets. 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ing Research.
參考文獻:
①De, A. F. D., Willardson, J. M., Paz, G. A., Bezerra, E. S., & Miranda, H. (2016). Maximal strength performance and muscle activation for the bench press and triceps extension exercises adopting dumbbell, barbell and machine modalities over multiple sets. 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ing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