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胃癌漏診不少見 三種方法捕捉隱蔽的胃癌

生活實例

許先生今年37歲, 近兩年來經常出現上腹部隱痛不適, 常有噯氣, 有時出現餐後嘔吐。 在某大醫院, 許先生做了兩次胃鏡檢查, 均診斷為慢性胃炎, 吃了不少治胃病的藥都療效甚微。 最近, 他去另一家醫院做腹部CT檢查, 報告為胃癌, 外科手術探查證實為胃體胃癌, 遂進行了手術切除。 許先生和家屬十分納悶, 為什麼做了兩次胃鏡檢查都會漏診胃癌?

人類一生中均可患胃癌。 近年來, 我國每年有近20多萬新發胃癌病例, 居所有惡性腫瘤發病的首位。 但是, 我國胃癌的診斷現狀很不理想, 漏診率較高,

因此, 胃癌漏診後的及時補救工作十分重要。

2009年,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瑞金醫院消化內科在一項胃癌臨床研究中檢出了35例漏診的胃癌病人, 這些病人在12個月內平均接受過2.2次的胃鏡檢查, 均未疑及胃癌, 說明胃癌漏診並不少見。

為什麼經過先進的胃鏡檢查, 胃癌仍會漏診?這是因為在臨床上, 胃癌的形態千奇百怪, 病灶較小的早期胃癌常常和胃潰瘍、糜爛、萎縮性胃炎相混淆;廣泛浸潤的皮革胃的黏膜表面常常正常, 包括從醫多年的高年資醫生有時也難以鑒別。 因此, 胃癌的漏診情況是常見的。 據日本統計, 胃癌的漏診率為10%~20%。

胃癌漏診雖然常見, 但醫生不能“放任自流”。 下列方法對診斷胃癌有一定的補救作用:

1.有以下病灶者“近”期複查

胃鏡檢查中發現有胃潰瘍、糜爛、不規則凹陷、小結節或黏膜色澤改變(發紅、蒼白、褪色等), 即使活檢病理報告為普通胃炎, 患者也應在3個月內再次去醫院接受胃鏡複查。 醫生會在胃鏡下對原病灶仔細觀察, 並鉗取多塊活組織進行病理學複查, 可發現部分漏診胃癌。

2.診斷不明者應接受“特殊”檢查

若胃鏡下發現可疑病灶, 但活檢組織病理學檢查無異常, 應採用特殊檢查, 如胃鏡下噴灑色素提高識別力, 進行超聲胃鏡檢查、放大胃鏡檢查等, 特別是應用先進的鐳射共聚焦顯微內鏡, 可以直接在胃鏡下看到胃黏膜的組織結構, 甚至可以直接發現癌組織和癌細胞, 從而作出正確的診斷。

3.無病灶者“定”期複查

一些易患胃癌的高危人群, 特別是40歲以上者, 即使沒有發現特殊病變, 一般也應在一年內作胃鏡定期複查, 定期複查可以減少胃癌漏診率。

下列人群患胃癌的機會比普通人群高, 因此, 高危人群更需要提高警惕, 防止胃癌漏診發生:

直系親屬中患胃癌或其他消化道惡性腫瘤者;

胃鏡下, 胃黏膜出現糜爛、潰瘍、顆粒或小結節, 活檢病理為胃黏膜上皮內瘤變者;

重度慢性萎縮性胃炎或重度腸上皮化生者;

胃潰瘍經治不愈或出現不斷變換部位的胃潰瘍;

不論何種原因進行胃部分切除術後10年以上者, 殘留胃, 特別是賁門部或吻合口易患殘胃癌;

胃息肉, 尤其是伴有上皮內瘤變的胃腺瘤病人;

幽門螺桿菌長期感染, 合併有胃潰瘍、糜爛性胃炎或有胃癌家族史者。

小貼士

胃鏡檢查仍是胃癌首選診斷方法

胃癌的首選診斷方法仍然是胃鏡檢查, 必要時輔以X線鋇餐檢查或CT檢查。 通常, 醫生在給病人做胃鏡時, 都會全方位觀察食管、胃及十二指腸球部, 並對各部位作照相記錄, 可疑部位還會作多塊、多方向活檢及其病理學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