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中藥志》
【拼音名】Jīn Niú Cǎo
【別名】小蘭膏、細葉金不換、細金草(《嶺南采藥錄》), 小金不換(《廣東中藥》Ⅱ), 細金牛草、七寸金(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小金牛草(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遠志科植物小花遠志的帶根全草。 6~7月, 拔取全株, 紮成小捆, 曬乾。
【性味】
①《中藥志》:辛, 平。
②《廣東中藥》Ⅱ:微苦。
【功能主治】
①《嶺南采藥錄》:治霍亂吐瀉, 理內傷咳嗽。
②《中藥志》:解毒破血。 治風痰膈氣, 解罌粟毒。
③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活血散瘀, 止痛鎮咳。 煎服治胸痛咳嗽, 百日咳, 小兒麻痹後遺症;鮮品搗爛醋調外敷治角膜雲翳, 角膜潰瘍, 急性結膜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0.5~1兩。
【臨床應用】治療麻風病神經反應:用金牛草2兩(幹藥1兩), 或金牛草1兩、兩面針根3錢, 加水2碗, 煮成半碗, 睡前加糖頓服。 每晚1劑, 一般服3~6劑即可見效, 具有驅風除濕, 舒筋活絡, 消腫止痛作用。 治療13例, 顯效7例, 好轉4例, 無效2例。 止痛持續時間最短者2個月, 最長者2年多未復發。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