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紅色血便的治療方法
人們不喜歡去醫院這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心理, 但是沒有定期體檢對於身體健康的維持是很不利的。 如果有定期體檢, 一般不會出現暗紅色血便, 更不會在暗紅色血便中晚期才發現。 如果發現的早, 一般不會對健康構成威脅。
第三章 病例分析——細菌性痢疾 概念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 是由痢疾桿菌(志賀菌屬)引起的腸道傳染病, 又稱志賀菌病。 主要臨床表現是腹痛、腹瀉、裡急後重和粘液膿血便, 可伴有發熱及全身毒血症症狀。 菌痢的腸道病變主要在結腸, 以乙狀結腸和直腸病變最顯著。
病原學
痢疾桿菌屬腸桿菌科志賀菌屬, 為革蘭陰性的無鞭毛桿菌。
流行病學
(1)傳染源:急、慢性菌痢病人及帶菌者。
(2)傳播途徑:通過消化道, 經糞-口途徑傳播。
(3)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4)流行特徵:本病全年均可發生, 夏秋季多發。
臨床表現
潛伏期為1-2天。
(一)急性菌痢
1.普通型(典型):急起畏寒高熱, 伴頭痛、乏力、食欲減退, 並出現腹痛腹瀉, 多數病人先為稀水樣便, 1-2天后轉為膿血便, 每日10-20次或以上, 裡急後重明顯。 常伴腸鳴音亢進, 左下腹壓痛。 急性菌痢自然病程為1-2周, 多數病例可以自行恢復。
2.輕型(非典型):無明顯發熱。 急性腹瀉, 每日大便10次以內, 稀便有粘液但無膿血。 病程3-7天而痊癒。
3.中毒性菌痢:2-7歲兒童多見。 起病急驟, 突然高熱, 病勢兇險, 主要表現為嚴重毒血症、休克和(或)中毒性腦病,
(二)慢性菌痢
菌痢病程反復發作或遷延不愈達2個月以上, 即為慢性菌痢。
實驗室檢查
(一)一般檢查
1.血常規:WBC增多, 可達10-20×109/L, 中性粒比例增高。
2.便常規:外觀呈粘液膿血便。 鏡檢可見白細胞、膿細胞、紅細胞, 如有巨噬細胞有助於診斷。
(二)血清學檢查
(三)病原學檢查
1.細菌培養:糞便培養出志賀菌可以確診。
2.特異性核酸檢測:核酸雜交或PCR。
(四)螢光抗體染色技術
(五)X線鋇餐:慢性期可見腸道痙攣, 動力改變, 結腸袋消失, 腸腔狹窄, 腸粘膜增厚等。
(六)結腸鏡+活檢:病變部位刮取分泌物培養, 可提高檢出率。
診斷要點
1.發病多在夏秋季, 有不潔飲食史或與菌痢病人接觸史。
2.臨床表現急性期為發熱、腹痛、腹瀉、裡急後重及粘液膿血便,
3.糞便鏡檢:有多數白細胞或膿細胞及紅細胞即可診斷。
4.確診有賴於糞便培養出痢疾桿菌。
鑒別診斷
1.急性菌痢
(1)
菌痢
阿米巴痢疾
細菌性食物中毒
急性腸套疊
急性壞死性出血性小腸炎
病原體
痢疾桿菌
阿米巴原蟲
相關細菌
無
產氣莢膜芽孢桿菌
流行病學
散發性, 可呈流行
散發性
散發, 群發
不流行
散發, 可呈流行
病史
有無不潔飲食史或接觸史
有無不潔飲食史或接觸史
有集體進食同一食物及在同一潛伏期內集體發病的病史
多見於2歲以下小兒
多見於青少年, 吃了未煮熟或變質的肉類
潛伏期
數小時至7天
數周至數月
常為數小時, 少數可達數天
沒有潛伏期
起病急
全身
症狀
多有發熱及毒血症症狀
多不發熱, 少有毒血症症狀
可有發熱, 少數有毒血症症狀
體溫正常, 沒有毒血症症狀
有發熱、毒血症症狀嚴重
胃腸道症狀
腹痛重, 有裡急後重, 腹瀉每日十多次及數十次, 多為左下腹壓痛
腹痛輕, 無裡急後重, 腹瀉每日數次, 多為右下腹壓痛
腹痛、噁心、嘔吐、腹瀉,
腹痛、嘔吐、血便、腹部腫塊
腹痛、腹瀉、血便, 可有嘔吐。 可出現腹膜刺激征。
糞便
檢查
量少, 粘液膿血便, 鏡檢有多數白細胞及紅細胞, 可見吞噬細胞。 糞便培養有痢疾桿菌。
量多, 暗紅色果醬樣血便, 有腥臭, 鏡檢白細胞少, 紅細胞多, 有Charcot-Leyden晶體。 可找到溶組織阿米巴滋養體
稀水樣便, 可見少量白細胞;血水樣便可見多數紅細胞, 少量白細胞;血性粘液便可見多數紅細胞及少量白細胞, 與痢疾樣便無異
可為暗紅色果醬樣血便或血水, 沒有白細胞, 紅細胞多
初為糊狀便漸至黃水便, 繼而為血水樣便, 糞質惡臭, 可混有灰白色腐肉狀粘膜碎屑, 紅細胞為主。 便培養多無志賀菌生長。
血白
細胞
急性期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多
早期略增多
多正常, 副溶血弧菌和金葡菌感染時可出現白細胞大量增高
正常
增高
乙狀結腸鏡
檢查
腸粘膜彌漫性充血, 水腫及淺表潰瘍
腸粘膜大多正常, 其中有散在燒瓶樣潰瘍, 邊緣深切, 周圍有紅暈
可見腸粘膜充血、水腫
兒童為禁忌症
禁忌症
(2)其他細菌性腸道感染:如空常彎麴菌、埃希菌感染等,
2.中毒性菌痢
(1)流行性乙型腦炎:乙型腦炎病情發展略緩, 常在發熱數日後進入昏迷或呼吸衰竭, 休克少見, 腦脊液有陽性發現。
(2)其他細菌導致的中毒性休克:多有原發病灶, 血培養陽性。
3.慢性菌痢需與下列疾病鑒別:
(1)結腸癌及直腸癌:有繼發感染時可出現腹痛、腹瀉及膿血便, 用抗菌藥物治療後症狀有所改善。 但久治無效, 伴進行性消瘦。 肛門指診及進一步做鋇灌腸、乙狀結腸鏡或纖維結腸鏡來協助診斷。
(2)潰瘍性結腸炎:亦有反復的腹瀉及膿血便, 但抗生素治療無效。 大便培養無致病菌。 乙狀結腸或纖維結腸鏡檢查, 見腸粘膜脆弱易出血,有散在潰瘍。晚期病人鋇灌腸X線檢查,可見結腸袋消失呈鉛管樣改變。
(3)慢性血吸蟲病:有腹瀉及膿血便。但有血吸蟲病疫水接觸史,肝脾腫大,直腸鏡粘膜活檢到血吸蟲卵。
進一步檢查
1.血常規
2.便常規
3.便培養
4.大便找阿米巴滋養體
5.鋇灌腸
6.纖維結腸鏡+活檢 (注意有禁忌症者不要使用)
7.中毒性菌痢必要時查腦脊液
治療原則
1.急性菌痢
(1)一般治療:注意休息,消毒隔離。
(2)對症治療:保持水、電解質平衡,高熱適當予以退熱藥及物理降溫。
(3)抗菌治療
2.慢性菌痢
(1)一般治療:飲食應營養豐富,容易消化。
(2)抗菌治療
(3)調整腸道菌群
(4)中醫中藥治療
3.中毒性菌痢
(1)抗菌治療
(2)抗休克治療
(3)解除血管痙攣
(4)防治腦病
題例
病例摘要:男性,36歲,幹部,因發熱、腹痛、膿血便3天來診。
患者因出差有不潔飲食於3天前回來後突然發熱,體溫38.2℃,畏冷,無寒戰,同時有下腹部陣發性疼痛和腹瀉,大便每天10餘次至數十次,為少量膿血便,以膿為主,無特殊惡臭味,伴裡急後重,無噁心和嘔吐,自服黃連素和退熱藥無好轉。發病以來進食少,睡眠稍差,體重似略下降(具體未測),小便正常。
既往體健,無慢性腹痛、腹瀉史,無藥物過敏史。無疫區接觸史。
查體:T 38.5 ℃,P 96次/分,R 20次/分,BP 120/80mmHg。急性熱病容,無皮疹和出血點,淺表淋巴結未觸及,鞏膜無黃染,咽(一)。心肺(一),腹平軟,左下腹有壓痛,無肌緊張和反跳痛,未觸及腫塊,肝脾肋下未觸及,移動性濁音(一),腸鳴音5次/分。
實驗室檢查:Hb 124g/L,WBC 16.4×109/L,N 88%,L 12%,PLT 200×109/L;糞便常規:粘液膿性便,WBC多數/HP,RBC 3~5/HP;尿常規(一)。
分析步驟:
1.診斷及診斷依據:
初步診斷:急性細菌性痢疾。
診斷依據:
(1)中年男性,急性病程。
(2)不潔進食後第3天突然發熱,下腹痛,膿血便,伴裡急後重。
(3)既往無殊。
(4)查體T 38.5 ℃,急性熱病容,
(5)輔助檢查血WBC數和中性比例增高,糞便常規見WBC多數/HP,RBC 3~5/HP。
2.鑒別診斷
(1)急性阿米巴痢疾:患者不潔飲食後腹痛,腹瀉,應考慮本病,但本病潛伏期多數周至數月,一般無發熱,腹痛輕,多為右下腹痛,無裡急後重,大便鏡檢白細胞少,紅細胞多,可找到溶組織阿米巴滋養體,血白細胞一般無明顯升高。與本患者不符,可進一步便找阿米巴滋養體以除外。
(2)細菌性食物中毒:多為群體性發病,嘔吐重,稀水樣或血水樣便,白細胞少,可行便培養以除外。
(3)其他急性腸道細菌感染:最主要鑒別是從糞便中檢出不同的病原體。
3.進一步檢查:
(1)糞便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
(2)糞便找溶組織阿米巴滋養體。
4.治療原則
(1)病原治療:首選氟喹諾酮類藥物,並應參照細菌藥物敏感試驗選藥。
(2)對症治療。
希望每一個病患一定要從飲食、作息方面進行規劃,幫助患者一起面對暗紅色血便,特別是進食中尤其注意搭配,減少疾病的加重。
見腸粘膜脆弱易出血,有散在潰瘍。晚期病人鋇灌腸X線檢查,可見結腸袋消失呈鉛管樣改變。(3)慢性血吸蟲病:有腹瀉及膿血便。但有血吸蟲病疫水接觸史,肝脾腫大,直腸鏡粘膜活檢到血吸蟲卵。
進一步檢查
1.血常規
2.便常規
3.便培養
4.大便找阿米巴滋養體
5.鋇灌腸
6.纖維結腸鏡+活檢 (注意有禁忌症者不要使用)
7.中毒性菌痢必要時查腦脊液
治療原則
1.急性菌痢
(1)一般治療:注意休息,消毒隔離。
(2)對症治療:保持水、電解質平衡,高熱適當予以退熱藥及物理降溫。
(3)抗菌治療
2.慢性菌痢
(1)一般治療:飲食應營養豐富,容易消化。
(2)抗菌治療
(3)調整腸道菌群
(4)中醫中藥治療
3.中毒性菌痢
(1)抗菌治療
(2)抗休克治療
(3)解除血管痙攣
(4)防治腦病
題例
病例摘要:男性,36歲,幹部,因發熱、腹痛、膿血便3天來診。
患者因出差有不潔飲食於3天前回來後突然發熱,體溫38.2℃,畏冷,無寒戰,同時有下腹部陣發性疼痛和腹瀉,大便每天10餘次至數十次,為少量膿血便,以膿為主,無特殊惡臭味,伴裡急後重,無噁心和嘔吐,自服黃連素和退熱藥無好轉。發病以來進食少,睡眠稍差,體重似略下降(具體未測),小便正常。
既往體健,無慢性腹痛、腹瀉史,無藥物過敏史。無疫區接觸史。
查體:T 38.5 ℃,P 96次/分,R 20次/分,BP 120/80mmHg。急性熱病容,無皮疹和出血點,淺表淋巴結未觸及,鞏膜無黃染,咽(一)。心肺(一),腹平軟,左下腹有壓痛,無肌緊張和反跳痛,未觸及腫塊,肝脾肋下未觸及,移動性濁音(一),腸鳴音5次/分。
實驗室檢查:Hb 124g/L,WBC 16.4×109/L,N 88%,L 12%,PLT 200×109/L;糞便常規:粘液膿性便,WBC多數/HP,RBC 3~5/HP;尿常規(一)。
分析步驟:
1.診斷及診斷依據:
初步診斷:急性細菌性痢疾。
診斷依據:
(1)中年男性,急性病程。
(2)不潔進食後第3天突然發熱,下腹痛,膿血便,伴裡急後重。
(3)既往無殊。
(4)查體T 38.5 ℃,急性熱病容,
(5)輔助檢查血WBC數和中性比例增高,糞便常規見WBC多數/HP,RBC 3~5/HP。
2.鑒別診斷
(1)急性阿米巴痢疾:患者不潔飲食後腹痛,腹瀉,應考慮本病,但本病潛伏期多數周至數月,一般無發熱,腹痛輕,多為右下腹痛,無裡急後重,大便鏡檢白細胞少,紅細胞多,可找到溶組織阿米巴滋養體,血白細胞一般無明顯升高。與本患者不符,可進一步便找阿米巴滋養體以除外。
(2)細菌性食物中毒:多為群體性發病,嘔吐重,稀水樣或血水樣便,白細胞少,可行便培養以除外。
(3)其他急性腸道細菌感染:最主要鑒別是從糞便中檢出不同的病原體。
3.進一步檢查:
(1)糞便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
(2)糞便找溶組織阿米巴滋養體。
4.治療原則
(1)病原治療:首選氟喹諾酮類藥物,並應參照細菌藥物敏感試驗選藥。
(2)對症治療。
希望每一個病患一定要從飲食、作息方面進行規劃,幫助患者一起面對暗紅色血便,特別是進食中尤其注意搭配,減少疾病的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