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尿泡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陝甘寧中草藥選》

【拼音名】Niào Pào Cǎo

【別名】羊卵泡

【來源】為豆種植物苦馬豆的果實。 秋季採收, 晾乾。

【原形態】矮小灌木, 高20~60釐米, 有疏生短伏毛。 羽狀複葉;小葉13~21, 倒卵狀橢圓形或矩橢圓形, 長5~15毫米, 寬3~6毫米, 先端鈍圓或微凹, 基部寬楔形, 上面無毛, 下面有白色伏毛;小葉柄極短;托葉披針形, 長約3毫米, 有白色伏毛。 腋生總狀花序, 花少數, 淡紅色, 長12毫米;萼杯狀, 萼齒5;旗瓣圓形, 頂端凹, 基部具爪, 兩側向外卷, 翼瓣頂端尖, 龍骨瓣比翼瓣長。 莢果膜質, 黃白色, 矩圓形, 有長柄, 表面光滑。 種子腎狀圓形, 褐色。

【生境分佈】生於河邊、溝旁、地埂,

沙質土地和鹽鹼地上。 分佈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甘肅等地。

【性味】微苦, 平。

【功能主治】利尿。 治肝硬化腹水, 血管神經性水腫, 慢性肝炎浮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20~30枚。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