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四年級小胖墩體重超200斤 不良餵養行為需重視

四年級小胖墩體重超200斤。 不良的飲食習慣是造成身體疾病的一種重要原因, 特別是兒童, 對於一些正在長身體的孩子來說, 健康科學的飲食就更必要了, 那麼哪些食物和餵養方式會造成孩子疾病呢, 下面就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養成不偏食的習慣

自然界中的各種食物都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 如在一種食物中缺乏某一微量元素, 則可在別的食物中得到補充, 例如吃含有維生素C的食物, 同時再吃一種含鐵的食物, 這樣就可以增加機體對鐵的吸收。 如果偏食某一種食物, 常可造成兒童缺乏其他幾種微量元素。 經常吃零食的兒童, 正餐吃得很少, 當然攝入的微量元素也就更少, 容易導致微量元素的缺乏。 因此不要使孩子養成偏食的習慣, 飲食要多樣化, 這是預防微量元素缺乏最好的一種方法。

少吃精製食品

有些家長喜歡給孩子吃精製食品,

如精白米、精白麵或精糖等, 這樣, 可能引起多種微量元素的缺乏。 因為這些食品經過加工後, 會損失很多的微量元素, 例如小麥, 精製成精白麵粉後, 就會損失80%的鋅、90%的錳和60%的鉬。 精製的白糖可損失98%的鋅和90%的鈷。 馬鈴薯中所含的微量元素絕大部分在皮內, 如果去皮吃, 就會損失大量的微量元素。 補充應適量。

洋速食

近幾年來, 洋速食風靡國內。 由於其良好的就餐環境、新穎的就餐方式以及誘人的風味, 很受兒童的青睞。 而一些家長為了迎合孩子的口味, 也不惜慷慨解囊滿足孩子的要求。 可是問題就來了, 不少兒童因為體重超標, 成了“小胖墩兒”。 而“小胖墩兒”又易與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肥胖腦等多種“文明病”結緣, 嚴重危害其身體與智力發育。

糖食

糖食口感好, 加之包裝精美、做工考究的糖類點心與零食比比皆是, 這便成為兒童又一種“擋不住的誘惑”。 然而, 長時間嗜吃糖食卻可給兒童帶來精神衛生方面的問題, 使兒童情緒失常, 表現為激動好哭、撕書毀物、愛好脾氣、打架鬥毆等, 醫學上謂之“嗜糖性精神煩躁症”。 研究表明, 由於糖分攝取過多, 致使大量維生素B因幫助糖分代謝而消耗掉, 從而引起神經系統的維生素B1缺乏而產生上述症狀。 一定要限制甜食, 減少零食, 三餐蛋白質、脂肪與碳水化合物物的比例應維持在1:3:6的水準。

酸性食物

這裡說的酸性食物並非指食物的味道而是指其性質而言, 如各種肉、蛋及糖類等。 這類食物正是被人們所看重的“高營養食品”,

往往被家長作為首選食品而列入兒童的食譜中。

但是, 它們進入人體後的最終代謝產物為酸性成分, 可使血液呈酸性, 改變血液正常的弱鹼性狀態, 導致酸性體質, 從而使參與大腦正常發育和維持大腦生理功能的鉀、鈣、鎂、鋅等元素大量消耗掉, 引起思維紊亂, 使孩子患上孤獨症。 要注意調整三餐結構, 適當減少蛋白質、脂肪、糖類所謂“營養性食物”的比重, 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的食物。

精食

時下不少家庭追求“食不厭精”, 將進食精米白麵視為時尚。 醫學專家卻不這樣看, 他們認為長期吃過於精細的食物, 不僅減少了B族維生素的攝入而影響神經系統發育, 而且因損失過多的鉻元素還會影響到視力。

現已確認, 鉻元素的不足乃是近視眼的一大成因。

原來, 鉻是人體內一種重要荷爾蒙——胰島素的輔因數, 其量不足可使胰島素的活性減退, 調節血糖的能力下降, 致使食物中的糖分不能正常代謝而滯留於血液之中, 導致眼睛的屈光度改變, 最終形成近視。 注意適當給孩子安排一定量的粗糧糙米, 供給足量的鉻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