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什麼是感統失調?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 感統失調是一個很陌生的名詞, 所謂的感統失調, 全村叫感覺統合失調, 是人的大腦出現障礙的一種表現, 這種情況最容易出現在小孩子身上, 小孩子對外界的感受功能會出現障礙, 導致出現很多異常症狀, 下面詳細介紹有關感統失調的專業知識。

什麼是感統失調?

感統失調的全稱為感覺統合失調, 即寶寶大腦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很輕微的障礙, 是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 也有被認為是學習能力障礙。 感統失調的寶寶智力都很正常, 只是寶寶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 使得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 通常兒童在12歲之前通過感統訓練很容易糾正感統失調的現象, 一旦超過12歲就會定型, 無法改變, 因此3-6歲的寶寶能夠在感統訓練下糾正過來。 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寶寶小時候很聰明, 但長大後卻很一般了。

感覺統合失調包括觸覺敏感、前庭失調、本體感失調、固有平衡感失調、左右腦平衡失調、視聽覺失調, 因為感統失調可以通過藥物治療配合感統訓練可以糾正, 因此, 感統失調並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病症。

造成原因:

1.生理原因(先天性的)

因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調;

因早產或剖腹產造成幼兒壓迫感不足;造成觸覺失調。

因懷孕期間不正確的吃藥和打針對幼兒造成的傷害。

2.環境及人為的原因(後天性的)

由於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 使得兒童活動範圍變小, 大人對幼兒過度保護, 事事包辦, 導致兒童接受的資訊不全面;

父母太忙碌, 輔導少而造成幼兒右腦感官刺激不足;

出生後, 沒讓孩子經過爬行階段就直接學習走路, 產生了前庭平衡失調;

父母或保姆不准孩子玩土, 玩沙, 害怕弄髒, 從而造成幼兒觸覺刺激缺乏;

過早地使用學步車, 使幼兒前庭平衡及頭部支撐力不足;

父母的要求太高, 管教太嚴, 人為地造成孩子壓力太大, 兒童自由活動時間太少造成精神上的傷害, 產生揠苗助長的挫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