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丁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本經逢原》
【拼音名】Dì Dīnɡ
【別名】箭頭草(《普濟方》),羊角子(《乾坤生意秘韞》),獨行虎(《綱目》),地丁草(《本草再新》),如意草(《隨息居飲食譜》)。
【來源】
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犁頭草;豆科植物米口袋、小米口袋或龍膽科植物華南龍膽的帶根全草。
①紫花地丁、犁頭草:5~8月間,果實成熟時採取帶根全草,去淨泥土,曬乾。
②米口袋及小米口袋:春、秋季採挖帶根全草,曬乾或鮮用。
③華南龍膽:春、夏季,花初開時採取全草,曬乾。
【原形態】
①紫花地丁,又名:紫地丁、兔耳草、遼堇菜。
多年生草本,高7~15釐米,全株密被白色短毛。主根粗,黃白色。葉從根部叢生;葉柄長3~10釐米,上部兩側稍有翅;托葉膜質,線狀披針形,基部附著於葉柄上;葉片長橢圓形、長卵形至線狀廣披針形,長2~9釐米,寬0.5~3.5釐米,先端鈍,基部淺心形或截形,邊緣具淺鈍齒。花腋生,淡紫色,直徑約1.5釐米;花梗長4~1.0釐米,中部有線形小苞片2枚;萼片5,披針形,萼下具圓形附屬物;花瓣5,倒卵狀橢圓形,下麵的1片較大,基部延長成長囊狀或筒狀的距,長約7毫米;雄蕊5,花藥結合,藥隔寬,包圍子房,花絲短而闊,其下麵2枚的基部具蜜腺的附屬物,延伸入花距內;子房上位,心皮3,1室,胚珠多數,花柱1,柱頭3裂。蒴果長圓形,長約1釐米,分裂為3果瓣,各瓣具有棱溝,基部有宿存的萼。種子卵圓形,棕黃色,光滑。花期3~4月。果期5~8月。
生於草地或山坡。分佈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②犁頭草,詳犁頭草條。
③米口袋,又名:米布袋(《綱目》),大米口袋、多花米口袋、毛紫雲英、疔毒草、小丁花。
多年生草本,高5~10釐米,全株被白色長柔毛。主根直下,徑達1釐米餘。莖短,葉叢生,單數羽狀複葉,有長柄,小葉11~21片,廣橢圓形、卵形或長卵形,長1~2釐米,寬2~8毫米,先端鈍,基部圓,全緣。花莖自葉叢中生出,花5~7朵,頂生,成傘形花序;苞片披針形,小苞片2,線狀披針形;花萼鐘形,萼齒5,不等長,上部2片稍大,下部1片最小,混生白色和黑色柔毛;花冠蝶形,紫堇色,旗瓣廣倒卵形,長約13毫米,頂端微缺,翼瓣長圓狀楔形,長約10毫米,有短爪;龍骨瓣短,長約6毫米;雄蕊10,二體(9十1),子房上位,長橢圓形,花柱短,無毛,柱頭膨大。莢果圓筒狀,長2.5~3釐米。種子腎形,黑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野生于原野及山地。分佈東北南部、河北、山東、江蘇、山西、陝西等地。
④小米口袋
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壯。莖短,有短的地下莖。托葉三角形,基部合生,被疏伏毛;羽狀複葉長2~20釐米;小葉7~19,卵形、橢圓形或披針形,長5~25毫米,寬2~7毫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鈍圓,兩面疏被柔毛,總花梗與葉近等長,疏被柔毛;傘形花序有2~4朵花;苞片、小苞片疏被毛;萼鐘狀,長5~7毫米,被白色疏柔毛,萼齒披針形;花冠紅紫色,旗瓣長約13毫米,卵圓形,翼瓣長11毫米,狹楔形,龍骨瓣長5.5毫米。莢果長圓筒狀,長15~20毫米,寬3~4毫米,被長柔毛。
生於山坡、草原、砂地。分佈東北及河南。
⑤華南龍膽
短小草本,高3~8釐米。莖直立,叢生,略粗糙。葉對生;無柄,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近基部的葉較大,長1~1.5釐米,寬3~5毫米,上部的葉較小,長約5毫米,先端銳尖,全緣,主脈明顯,側脈不明顯。花單生於莖頂;花萼管狀,長約5毫米,裂片5,較萼管為短,線形,先端尖,疏被短毛或無毛;花冠漏斗狀,長1~1.5釐米,外面綠色,內面紫色,裂片5,卵狀披針形,短尖,其間的皺折較短,約為裂片的1/3;雄蕊5,著生在花冠上,不外露;子房上位,1室,花柱1,柱頭2裂.蒴果倒卵形,壓扁,長約4毫米。先端渾圓。種子1枚。花期4月。果期5~6月。
生於山野草地上殘河溝邊草地上。分佈廣東、廣西、浙江、江西。
【性狀】
①紫花地丁
又名:堇菜地丁。為植物紫花地丁或犁頭草的帶根全草。市售品多皺縮彎曲成不規則的團塊,主根數條,長3~5釐米,直徑1~3毫米。表面皺縮而粗糙,土黃色,波狀彎曲,具鬚根痕。地上部分呈深綠色至綠黃色,葉柄細長,扭曲,葉片極皺縮,用熱水浸軟攤開後,呈長橢圓形或線狀披針形,全體被毛。花莖細長,頂端常具三裂蒴果,內含多數種子,長圓球形,淡黃棕色。質脆易碎。氣微臭,味微苦而澀並稍粘。以色黃綠、整齊、無雜質者為佳。
主產江蘇、浙江、安徽等地。
②甜地丁
又名:米口袋地丁、蘿蔔地丁。為植物米口袋或小米口袋的根或帶根的全草。主根呈紡錘形、長錐形或長圓柱形,長10~20釐米,直徑3~6毫米。表面紅棕色至土黃色,粗糙,有縱皺紋,多少扭曲,或有殘存的支根及鬚根,皮孔橫生,稍突起,呈點線狀,色稍深。上端有多數基生葉。葉為羽狀複葉,葉柄細長,小葉片橢圓形或長橢圓形,被白色柔毛,多呈灰綠色。有時可見圓筒形的莢果,表面密被柔毛,開裂或不開裂。主根質堅而稍韌,難折斷。折斷面纖維極多,乳白色,內面不平坦,微顯顆粒狀,乳黃色,並有放射狀花紋,氣微臭,味淡而梢甜。以根粗壯而長、葉綠,無雜質者為佳。
主產東北、江蘇、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③龍膽地丁
又名:華南地丁,為植物華南龍膽帶花的全草。多乾燥皺縮成不規則團塊,根部土黃色。用熱水浸軟,攤開觀察:莖自基部叢生,多數,紫紅色,頂端具淡紫色或淡土黃綠色的鐘狀花。葉兩兩對生,長圓形至長橢圓形,葉柄較短或無;近基部的葉密集,形狀較大,上部的葉稀疏,形狀較小。質地較脆而易碎。有青草氣,味淡而稍苦。以株矮小,葉色青、花色紫者為佳。
主產廣西,廣東等地。
【化學成份】紫花地丁全草含甙類、黃酮類、蠟(為蠟酸及不飽和酸等的酯類),花中亦含蠟,蠟中含飽和酸(主要為蠟酸)34.9%,不飽和酸5.8%,醇類10.3%,烴約47%。
【性味】
苦,寒.
①《滇南本草》:性寒,味苦。
②《綱目》:苦辛,寒,無毒。
【歸經】
入心、肝經。
①《玉楸藥解》:入手少陰心。足少陽膽經。
②《要藥分劑》:入肝、脾二經。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治疔瘡,癰腫,瘰鬁,黃疸,痢疾,腹瀉,目赤,喉痹,毒蛇咬傷。
①《滇南本草》:破血,解癰疽疥癩,九種痔瘡,諸瘡毒症。
②《綱目》:主治一切癰疽發背,疔腫瘰鬁,無名腫毒,惡瘡。
③《本草求原》:涼血,消腫毒。治血熱筋痿,敷瘡妙。
④《嶺南采藥錄》:作瀉藥及吐藥。
⑤《上海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外用拔毒消腫。治目赤腫痛,麥粒腫,療瘡腫毒,乳癰,腸炎腹瀉,毒蛇咬傷。
⑥蘇醫《中草藥手冊》:治一切化膿性感染,毒蛇咬傷,淋巴結核,黃疸,腎炎,膀胱炎,關節腫痛,便血,鼻出血,眼結膜炎,前列腺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鮮者2~3兩);搗汁或研末。外用:搗敷或熬膏攤貼。
【注意】體質虛寒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