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醉魚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綱目》

【拼音名】Zuì Yú Cǎo

【別名】魚尾草、醉魚兒草(《履巉岩本草》),槐木(《普濟方》),鬧魚花(《綱目》),癢見消(《植物名實圖考長編》),光子、羊腦髓、五霸薔(《中國樹木分類學》),四方麻、陽包樹(《中國藥植志》),魚鱗子(《安徽藥材》),藥杆子(《江蘇植藥志》),驢尾草、羊尾巴、防痛樹、雞公尾(《廣西中獸醫藥植》),毒魚藤、鯉魚花草、藥鰻老醋(《中國土農藥志》),野巴豆、老陽花、蘿蔔樹子、藥魚子(《除害滅病愛國衛生運動手冊》),土蒙花(《四川中藥志》),花玉成、四棱麻、羊飽藥、羊白婆、金雞尾、洞庭草、白皮消、鐵帚尾(《湖南藥物志》),紅魚波、紅魚皂(《閩東本草》),四季青、白袍花、糖茶、水泡木、雉尾花、樓梅草(《南方主要有毒植物》),魚泡草、魚藤草、洋波、魚背子花(《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馬錢科植物醉魚草的全草。

【性味】

辛苦,溫,有毒。

①《綱目》:辛苦,溫,有小毒。

②《湖南藥物志》:微辛,溫,無毒。

【功能主治】

祛風,殺蟲,活血。治流行性感冒,咳嗽,哮喘,風濕關節痛,蛔蟲病,鉤蟲病,跌打,外傷出血,痄腮,瘰鬁。

①《福建民間草藥》:能活血行氣。

②《湖南藥物志》:消風去濕,行氣化痰,解毒止咳。治腹痛,腹瀉,癰腫,關節痛。

③《閩東本草》:消食去積滯,殺蟲。治蛔蟲絞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者0.5~1兩);或搗汁。外用:搗丹塗或研末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