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術前的新輔助治療,要不要加上免疫治療?
肺癌術前的新輔助治療, 可以提高手術效果, 減少發作風險。 一般化療是新輔助治療標準的挑選。 以前有臨床實驗報道, 新輔助化療對可切除的非小細胞肺癌很有效。 那么, 在新輔助化療的基礎上, 加上免疫治療, 效果是否會更好呢?近期的世界肺癌大會上, 學者們就回答了這一問題。 今日小編給大家詳細解讀。
肺癌新輔助治療
新輔助治療, 是指在手術之前對患者開展化療等醫治, 目的在于降低腫瘤大小, 緩解腫瘤負荷, 殺死看不見的遷移細胞, 這可以提升手術的效果, 減少發作風險。 針對有些患者,
之前的一項臨床實驗(NADIM)發覺, 新輔助化療對可切除的三期非小細胞肺癌很有效。 在這次的肺癌大會上, 學者們匯報了后續的NADIMII試驗的結果:免疫治療聯合化療用以肺癌術前的新輔助治療, 效果如何?
NADIMII是一項多中心二期隨機試驗, 共納入了86名IIIA-B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這些患者的腫瘤沒有出現遷移, 也有手術醫治的機會。 不過, 患者的腫瘤已是中期, 腫瘤較大, 單純手術可能效果不太好。 這些患者腫瘤里沒有檢測到已知的EGFR或ALK驅動基因變異, 因而無法挑選靶向藥治療。
這些患者的活動狀態評分(ECOG)均是0-1分,
患者被分為2組, 隨機接納下列兩種醫治:
免疫化療聯合組:免疫治療的挑選為PD-1緩聚劑納武利尤單抗(Nivolumab,俗稱O藥), 劑量360mg, 加上紫杉醇(200mg/m2)和卡鉑(AUC5)開展新輔助治療, 每21天3個周期, 隨后進行手術。 這一組共有57名患者。
化療組:紫杉醇(200mg/m2)和卡鉑(AUC5)新輔助治療, 每21天3個周期, 隨后進行手術。 這一組共有29名患者。
腫瘤降期, 存活增加
免疫化療聯合組和化療組患者最后接納手術的比例是93%和69%, 手術降期率分別是69.8%和40%, 換句話說, 相比新輔助化療, 加上免疫治療能夠讓更多患者的腫瘤降期, 為大量患者帶來手術機遇。
手術之后, 經病理評定確認為徹底摘除(R0摘除, 即切緣上沒有發現殘留癌細胞)的患者在術后第三至八周,
在中位數將近26.1個月的隨診期后, 免疫化療聯合組的2年無進展生存率是66.6%, 而化療組僅為42.3%。 免疫化療聯合組的總生存率為84.7%, 對照組只有63.4%。 免疫化療聯合組病理完全緩解(pCR)為36.2%, 而化療組為6.8%。
圖1.免疫化療聯合組(紅色)和化療組(灰色)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
安全性層面, 隨著O藥的添加, 3-4級不良反應有一定的提升, 不過都在能夠控制的范圍內。
啟發
O藥等免疫治療聯合化療, 用以可切除的三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新輔助治療, 可以帶來顯著的生存獲益。
那么, 在什么情況下能選免疫治療聯合化療的新輔助治療呢?實驗中入組的患者, 沒有驅動基因變異, 無法應用靶向藥;此外患者的身體狀況都還不錯, 能夠承受免疫和化療聯合, 不會由于副作用而影響醫治。
此外, 學者發覺, 假如患者腫瘤的PD-L1表述為陽性, 患者更能從免疫治療聯合化療的新輔助治療中獲益。 因而, 在選擇將免疫治療添加新輔助治療以前, 最好能確定下腫瘤中的PD-L1表述為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