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胖人易得膝骨性關節炎

俗話說:樹枯根先竭, 人老腿先衰。 人過了40歲, 都會感到兩腿酸軟無力, 上下臺階膝蓋沙沙作響, 還有疼痛的感覺。 膝關節、肌肉、韌帶的老化, 屬於退行性改變, 這些信號都預示著衰老的到來。

膝骨性關節炎的常見人群可以形象地概括為——“胖老太太”, 即肥胖者、老年人和女性。

肥胖是膝骨性關節炎的誘發因素, 因為一個已經磨損的膝關節再加上重量負荷, 當然就更容易發生破壞。 有研究證實, 身體過重和下肢骨性關節炎的程度成正比。 在居民中的調查也發現, 肥胖人的骨性關節炎發病率明顯增加。

正常膝關節的負重力線應該是通過膝關節的中心軸,

將壓力傳導到下肢的脛骨平臺。 肥胖的人, 較大的體重增加了膝關節的負荷, 就好像扛著一口袋米在走路, 膝關節單位面積內的骨小梁壓力增高, 天長日久, 就可以發生軟骨磨損、骨質增生以及軟骨下骨的硬化現象。 所以, 為了保護膝關節, 也要瘦身減肥。

膝關節就是人體上的“軸承”, 關節處的骨骼並不直接接觸, 而是隔著兩層白色的、光滑而富有彈性的關節保護墊, 醫學上叫做“關節軟骨”, 它的作用就是保護關節, 緩衝壓力。 年輕力壯的時候, 渾身關節潤滑自如, 富有彈性, 可以承受較強的衝擊和劇烈的運動。 但是, 關節也有壽命, 關節壽命的決定因素就是關節軟骨。

25歲時骨關節的靈活性達到高峰,

接下來骨關節開始退化, 一年不如一年, 軟骨逐漸變性老化, 越來越不結實了。 這種生理現象叫做骨關節退行性改變, 漸漸地軟骨彈性降低了, 關節潤滑減少了, 骨質增生增多了。

人到老年, 關節經過幾十年磨損, 關節軟骨變黃, 表面粗糙了, 導致彈性降低, 抗壓性減弱, 甚至出現大小不一的破洞, 以至於膝關節一活動, 關節處的骨骼直接發生摩擦, 局部骨質增生, 引發膝關節疼痛、腫脹、變性等多種症狀。

絕經以後的婦女, 雌激素水準下降, 破骨細胞過於活躍, 骨礦含量減少, 這是絕經後發生骨質疏鬆症的主要原因。 中老年人骨量減少, 是隨年齡增長而出現的生理機能衰退的一個特徵。 40歲以後, 人體每年以0.25%—1%的速度丟失骨質,

男性的丟失速度直到老年幾乎不變, 而女性從將要絕經開始, 骨丟失速度加快, 約為2%—3%, 甚至達到5%, 這種丟失率可以持續5—10年, 尤其在絕經後3年內骨量丟失速度最快。 女性一生中大約丟失35%的密質骨和50%的松質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