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引術的起源是舞蹈
中醫養生文化源遠流長, 傳統運動養生內容也是十分豐富的, 學習傳統運動的“導引術”, 這是一個歷史悠久, 而且被很多國人直接在用的運動養生方法。
“導引術”的歷史十分久遠, 現代人大多已經不知其名其意了, 但實際上導引術就在我們身邊, 因為它來自於生活, 歷經千年仍然鮮活地存在著。
宣導氣血的舞蹈
很難想像, 看上去如此沉穩安靜的導引術最初的發源竟是歡快的舞蹈。
遠古之時, 人們模仿動物飛行和跳躍的姿態, 編排出了很多姿式美妙、歡暢淋漓的舞蹈, 每逢狩獵前後、勞動收穫之餘必要盡情歌舞一番, 在唱唱跳跳之間, 鼓舞士氣, 分享歡樂。 逐漸地, 人們慢慢發現, 這些舞蹈不僅可以使人快樂, 振奮精神, 還可以解除疲勞, 強身健體, 甚至連身上的很多病痛經過這番歌舞之後, 症狀也會有所減輕乃至消失。
《呂氏春秋?古樂》記載:堯舜時期,
堯帝所創造的舞蹈宣導了人體的氣血, 祛除了水濕之氣, 從而根治很多的病痛。 其實這種方法就好像大禹治水採取疏導江河的方法一樣, 有效控制住了洪水的氾濫。 古人對待人體, 就如同對待天地江河一般, 可謂順應生命的自然規律, 非常智慧。
可以說這種“舞”就是導引術的前身。 後來, 歷代養生家經過長期的鑽研, 逐漸賦予了導引術更多醫學的內容, 使其更加完善、更加有效。
現代導引術(健身氣功)已經和舞蹈截然不同了, 我們很難再把公園裡常見的太極拳、八段錦和舞臺上那些至情至性的舞蹈聯繫在一起。 如果說現代舞蹈像是少女對天性的一種盡情表達, 那麼傳統健身則更像一位安詳的老人在參禪悟道, 冷靜、柔和、寫意……
導引術曾是中原地區的主要祛病方法
《黃帝內經》中的《異法方宜論》也有關於導引術祛病的記載, 它講述了東西南北中不同地域因生活環境的迥異, 而出現的不同的鍛煉方法或治病方法。
《異法方宜論》談到, 東方是“魚鹽之地”, 食物的營養價值偏高, 人們血氣很盛, 容易患“癰瘍”(類似於我們今天說的膿包), 要治癰瘍, 只要用砭石把癰瘡劃開, 把膿擠出來就可以了;而西部地區以牛羊為主食,
砭石、藥、灸法、針法都是在特定生活環境裡出現的祛病方法。 那麼導引術呢?其實道理也是一樣的, 它主要來自於“雜食而不勞”的中原地區。
《異法方宜論》說, 中原地區的地勢低, 生活環境潮濕, 於是就容易生長出很多東西, 物產非常豐富。 可是也正因為這裡的物產太豐富了,
中國傳統運動養生是一個博大精深的, 我們需要學習的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