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金銀花有哪些炮製方法

金銀花性甘寒氣芳香, 甘寒清熱而不傷胃, 芳香透達又可祛邪。 它既能宣散風熱, 又善清解血毒, 可用於各種熱性病, 如身熱、發疹、發斑、熱毒瘡癰、咽喉腫痛等證, 均有顯著效果。

金銀花藥用可分為生藥、炒藥和炭藥3種, 炮製不同, 功效不同, 現介紹於下:

生藥是把鮮金銀花經過日曬、陰乾等方法而獲得的幹品。 生藥味甘微苦, 性寒, 善清利上焦和肌表之毒邪。 可用于溫病初期, 常與連翹、薄荷、淡豆豉、荊芥等同用, 以加強疏散清熱之力。 主治溫病初起症見發熱、微惡風寒、口微渴者, 其代表方有“銀翹散”。 還可用於癰疽疔毒,

金銀花有“瘍科之聖藥”之稱, 常與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合用, 能增強解毒消腫之力。 對於癰疽癤毒、紅腫疼痛, 無論潰膿還是未潰膿者, 使用金銀花(用量宜重)均能起到極佳效果, 代表方有“五味消毒飲”等。

炒藥是把金銀花置鍋內, 用文火炒至深黃色為度。 炒藥味甘微苦, 性寒偏平, 其清熱解毒之功善走中焦和氣分, 多用於溫病中期。 常與黃芩、石膏、蘆根、竹茹、梔子等同用, 具有清解內毒、透邪外出、和胃止嘔的作用。 可用于邪熱內盛而見發熱煩躁、胸膈痞悶、口渴幹嘔、舌紅苔燥及脈象洪數等。

金銀花炭是用武火清炒(但火力不宜過大), 將金銀花炒至焦黃或稍黑, 貯存備用。 炭藥味甘微苦澀, 性微寒, 重在清下焦及血分之熱毒,

主要用於治療痢疾等。 常與黃連、木香、赤芍、馬齒莧、蒲公英等藥合用, 能起到清腸解毒、活血化瘀之功。

常規用量:生藥10~30克, 炒藥10~20克, 炭藥10~15克。 需要注意的是, 治療瘡瘍膿腫者宜重用金銀花, 劑量為60~9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