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傷用什麼藥好得快
外傷在生活中最常見的現象, 引起外傷的原因也是很多的, 不過大多數外傷基本上都是意外引起的, 外傷如果不嚴重, 可不用太過擔心, 也不必做特殊的處理, 用碘伏做好消毒工作, 平時注意保持傷口的清潔以及衛生, 如果傷口比較嚴重, 是需要去醫院進行包紮的, 最好是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外傷急救的步驟
止血
止血是外傷的基本技術之一, 自其中出血分為外出血和內出血兩種:
外出血——體表可見到。 血管破裂後, 血液經皮膚損傷處流出體外。
內出血——體表見不到。 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組織、臟器或體腔內。
外出血的止血方法
指壓止血法:指壓止血法是一種簡單有效的臨時性止血方法。 它根據動脈的走向, 在出血傷口的近心端, 通過用手指壓迫血管, 使血管閉合而達到臨時止血的目的, 然後再選擇其他的止血方法。 指壓止血法適用於頭、頸部和四肢的動脈出血。
加壓包紮止血法:用消毒紗布或乾淨的手帕、毛巾、衣物等敷於傷口上, 然後用三角巾或繃帶加壓包紮。 壓力以能止住血而又不影響傷肢的血液迴圈為合適。 若傷處有骨折時, 須另加夾板固定。 關節脫位及傷口內有碎骨存在時不用此法。
加墊屈肢止血法:適用於上肢和小腿出血。 在沒有骨折和關節傷時可採用。
止血帶止血法:當遇到四肢大動脈出血, 使用上述方法止血無效時採用。 常用的止血帶有橡皮帶、布條止血帶等。 不到萬不得已時不要採用止血帶止血。
注意事項:
1、上止血帶時, 皮膚與止血帶之間不能直接接觸, 應加墊敷料、布墊或將止血帶上在衣褲外面, 以免損傷皮膚。
2、上止血帶要鬆緊適宜, 以能止住血為度。 紮松了不能止血, 紮得過緊容易損傷皮膚、神經、組織, 引起肢體壞死。
3、上止血帶時間過長, 容易引起肢體壞死。 因此, 止血帶上好後, 要記錄上止血帶的時間, 並每隔40-50分鐘放鬆一次, 每次放鬆1-3分鐘。 為防止止血帶放鬆後大量出血,
4、運送傷者時, 上止血帶處要有明顯標誌, 不要用衣物等遮蓋傷口, 以妨礙觀察, 並用標籤注明上止血帶的時間和放鬆止血帶的時間。
包紮
如果遇到外傷, 我們處理外傷時通常需要對傷口進行包紮, 那麼包紮的基本技術有哪些呢?
環形繃帶包紮法
此法是繃帶包紮法中最基本的方法, 多用於手腕、肢體、胸、腹等部位的包紮。 方法:將繃帶作環形重疊纏繞, 最後用扣針將帶尾固定, 或將帶尾剪成兩頭打結固定。
注意:
(1)纏繞繃帶的方向應是從內向外, 由下至上, 從遠端至近端。 開始和結束時均要重複纏繞一圈以固定。 打結、扣針固定應在傷口的上部, 肢體的外側。
(2)包紮時應注意鬆緊度。 不可過緊或過松, 以不妨礙血液迴圈為宜。
(3)包紮肢體時不得遮蓋手指或腳趾尖, 以便觀察血液迴圈情況。
(4)檢查遠端脈搏跳動, 觸摸手腳有否發涼等。
三角巾包紮法
三角巾全巾:三角巾全幅打開, 可用於包紮或懸吊上肢;
三角巾寬頻:將三角巾頂角折向底邊, 然後再對折一次。
三角巾窄帶:將三角巾寬頻再對折一次。 可用於足、踝部的“8”字固定等。
骨折固定
在外傷中常常會出現骨折的現象,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對骨折的地方進行固定, 在固定之前我們要瞭解下骨折的症狀:疼痛、腫脹、畸形、骨擦音、功能障礙、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