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疾病

為什么中藥煎兩次就可以了 為什么煎中藥要有時間限制

為什么中藥煎兩次就可以了

因為煎兩次就差不多把藥物里邊的活性化學成分熬出來了。 在熬中藥時, 溶質指的是中藥飲片所含的有效成分。 當飲片中可析出的有效成分與煎藥的水(溶液)中的有效成分達到飽和時, 剩余的有效成分就不再析出。

熬第二次的目的, 就是把飲片中第一次沒有完全熬出來的有效成分再次熬出, 最大限度地利用中藥飲片的有效成分用于預防和治療疾病。 這就是中藥為什么要熬二次的原因。 但熬出來的中藥又講究一個有效成分的度(濃度)的問題, 所以并不是熬的次數越多越好, 一般熬中藥都熬兩次、最多三次。

中藥的煎煮方法是:把中藥在砂鍋內加水(一般都用自來說, 如果條件允許, 新鮮的井水最好)至沒過藥二到三手指。 泡40分鐘左右。 主要是要泡透, 這樣才能容易煮出有效成分。 夏季泡時間短些, 冬季泡的時間長些。 然后用大火煮沸, 再改用小火慢煮20分鐘左右。 至于煮的時間長短, 也要看藥方的成分, 醫生也會單獨交代的。 如果是解表藥, 一般在15分鐘即可。 滋補藥則需要20分鐘以上。 如人參, 西洋參之類則應另煮, 然后兌到湯里, 渣則食下。 以充分利用藥效。

一服藥要煮兩次。 將第一次的藥液濾出, 然后再加適量的水(可較第一次少加些), 用同樣的方法煮。 濾出第二次藥液與第一次藥液混合(有的地方第一次與第二次分開喝)。 分二或三次服下。 一般情況下, 健胃藥宜飯后服, 滋補藥飯前服。 其他事項則要根據具體情況調整。

為什么煎中藥要有時間限制

因為這直接關系到治療效果。 中醫對中藥的煎法是非常考究的, 同樣一張藥方, 因為藥物的煎法、服法不同, 治療的適應證和效果就不一樣, 一個病即便辨證再準確, 用藥再恰當, 如果煎、服方法不當, 就不可能發揮應有的療效。

實際上, 煎中藥是中藥里的有效成分不斷釋放、溶解的過程, 當中藥與藥液中的有效成分濃度平衡后,

這一過程就停止了。 再連續不斷地煎, 不僅不會使藥物內的有效成分繼續析出溶解, 反而會令藥液中的有效成分因不斷蒸發而減少, 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長時間的高溫中遭到破壞, 導致藥效降低。 其次, 過分濃縮的藥汁又會加重苦味, 給患者服藥帶來困難, 服藥后會產生惡心、嘔吐等副作用。

中藥是由植物的花、草、葉、莖、根、果實和昆蟲、動物的組織以及礦物質等組成。 根據藥物的質量的不同, 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和揮發程度也不同。 為了能充分的煎出藥物的有效成分, 對不同品質的藥物需要采取不同的煎煮時間, 這樣才能使各種藥物都能發揮其應有的藥效。 具有發散作用的藥物如辛夷、薄荷、荊芥穗、細辛等和花類藥物如菊花、紅花、金銀花、合歡花等煎煮時間不宜過長。 如果煎煮時間過長, 會使藥內有效成分被破壞掉或揮發掉而達不到治療目的。 而一些礦物質藥物如靈磁石黛赭石、生石膏、芒硝、龍骨、牡蠣、伏龍肝及某些果實、根莖類藥物如何首烏、雞血藤、檳榔、枳實、苦楝子等煎煮時間宜長些,

因為這些藥物質地堅硬, 煎煮時間過短很難將有效成分煎出來而達不到治療目的。

還有一些藥物如烏頭、商陸、遠志等為了去除其毒性及燥性也需要煎煮時間長些。 對于那些草、葉、莖、果之類的藥物煎煮時間適中即可。 此外,一些經過加工制做的藥物,如阿膠、鹿角膠等是不宜與藥物共同煎煮的。宜兌化后再加入煎好的藥液中同服或單獨服用。藥物的煎煮時間應根據藥物的質地、性狀及醫生的囑咐而定,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中藥的治療作用。

中藥是由植物的花、草、葉、莖、根、果實和昆蟲、動物的組織以及礦物質等組成。

此外,一些經過加工制做的藥物,如阿膠、鹿角膠等是不宜與藥物共同煎煮的。宜兌化后再加入煎好的藥液中同服或單獨服用。藥物的煎煮時間應根據藥物的質地、性狀及醫生的囑咐而定,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中藥的治療作用。

中藥是由植物的花、草、葉、莖、根、果實和昆蟲、動物的組織以及礦物質等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