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竇阻塞綜合征
肝竇阻塞綜合征是由於皮下組織損傷, 才會導致的併發症, 同時患者還會出現各種嚴重的症狀, 因為不能得到及時的治療, 導致病情持續加重, 所以在平時一定要注意, 早期給予合理的護理, 防禦病情加重, 可以避免給身體造成不必要的風險。
肝竇阻塞綜合征是由於肝竇內皮細胞損害致肝竇流出道阻塞所引起的肝內竇性門脈高壓。
肝竇阻塞綜合征的臨床表現為疼痛性肝腫大、腹水形成等, 嚴重的可進展為反閘脈性肝硬化。
攝入吡咯雙烷類生物鹼與器官移植是引起肝竇阻塞綜合征的兩大常見原因。 吡咯雙烷類生物鹼可存在於土三七等多種植物中。
另外, 肝竇阻塞綜合征患者的肝竇及小靜脈病變在肝內的分佈不盡均勻, 因此, 組織淤血壞死區可呈補丁狀分佈, 在超聲圖像上表現為肝內回聲強弱不均勻。
肝組織學的表現為肝組織淤血, 肝竇擴張, 尤其是肝小靜脈壁增厚、纖維化、管腔狹窄甚至閉塞, 這是該病的典型表現。
關於肝竇阻塞綜合征的治療, 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 患者預後差, 晚期患者只有在接受肝移植後才能延長生存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