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面對死亡 老年人該如何調整心理

生老病死, 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是一種自然規律, 誰也改變不了, 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意味著開始走向死亡, 面對死亡,

很多老年人都有害怕的心理, 甚至是恐懼。

老年人為什麼恐懼死亡

從人類的進化來說, 對於未知的事物保持恐懼, 這並不是一個缺點, 而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手段。 人死了, 感知覺活動自然也就停止了, 因此沒有人知道死亡以後是怎麼樣的。 對死亡的未知, 也是人們會對死亡產生恐懼的原因之一。 對老年人來說, 死亡比年輕人要近的多, 因此對於一無所知的“另一個世界”的恐懼, 自然也比年輕人要多一些。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說, 人到老年, 死亡的幾率開始上升。 也許自己還算健康, 但當每次同學聚會, 去公司參加慶典, 與周圍同伴聊天時, 發現自己當年的同學、同事、老夥伴相繼過世, 難免不勝唏噓。 人也許可以不怕死,

但是對於孤單和寂寞, 沒有人會喜歡。

同樣, 從自己的角度來說, 死亡意味著和伴侶、子女的訣別, 如果家庭關係和睦, 對彼此都念念不舍的, 自然也會害怕死亡將他們分隔。 所以對於老年人來說, 死亡帶來的孤寂感, 也是讓人恐懼死亡的原因。

此外, 人是有想像力的動物, 當人們從電影、電視劇、新聞報導等節目中看到那些瀕死者的掙扎、呻吟、親屬的哀號……往往會想到“自己死的時候會不會也是那樣?”這種對痛苦的害怕, 不免會轉移到恐懼死亡上來。

老人害怕死亡怎麼辦

首先, 老年人要從死亡恐懼中掙脫出來

從人類的進化來說, 對於未知的事物保持恐懼, 這並不是一個缺點, 而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手段。 人死了, 感知覺活動自然也就停止了,

因此沒有人知道死亡以後是怎麼樣的。 對死亡的未知, 也是人們會對死亡產生恐懼的原因之一。

同樣, 從自己的角度來說, 死亡意味著和伴侶、子女的訣別, 如果家庭關係和睦, 對彼此都念念不舍的, 自然也會害怕死亡將他們分隔。 所以對於老年人來說, 死亡帶來的孤寂感, 也是讓人恐懼死亡的原因。

老年人要從恐懼心理中解脫出來, 認識到死亡是自然規律, 要明白地球上的一切生物無不遵循這個自然規律, 那就應該泰然處之。 一個老人只要自認為度過了有意義的一生, 就能坦然地面對死亡, 比較容易承受死亡, 根本不會產生什麼恐懼心理。

其次, 有計劃安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

老年人很容易感受到自己的生存時間已經十分有限了,

特別是患病的老人。 既然死亡對任何人不能有例外, 那麼老年人就要儘量使自己的晚年生活過得充足有意義。

老年人可以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晚年時間, 妥善處理學習、生活和娛樂的關係, 努力使晚年生活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不過, 老年人更要看到生比死更有意義, 即使進入暮年也沒有任何理由輕生。

最後, 愉快的過好剩下的每一天

人到老年, 要學會自己給自己找樂, 生活才不會單調、枯燥。 生命可能老邁, 心靈一定要青春, 花甲難得, 值得歡樂, 古稀至珍, 更該慶賀。 人到老年, 榮辱成敗, 得失難, 糊塗更難。 取捨, 都已是過眼雲煙, 豁達最好, 寬容最真。

保持著愉快的心情, 想得開, 放得下,

樂觀開朗, 無憂慮, 無怨氣, 善於調節情緒, 以頑強的毅力樂觀的精神面對生活, 愉快地度過晚年, 這才是老年人晚年該有的生活。

死亡是誰也避免不了的, 無論你有多長壽, 最終還是要面對這一問題, 面對死亡, 老年人不必太恐懼, 想想怎麼過好剩下的晚年生活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