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說話晚的四大跡象,
寶寶對於父母來說是手心的寶, 所謂捧在手裡怕摔了, 含在嘴裡怕化了。 尤其是對於剛出生的嬰兒來說, 父母更加緊張和愛護了。 很多父母在寶寶很小的時候, 就已經教孩子發音了, 但是發現孩子開口說話的能力並不是很強, 就開始擔心寶寶是否說話晚。 那麼到底寶寶說話晚的跡象是什麼呢?
其實寶寶說話晚的跡象, 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的, 有一部分的寶寶可能是先天性的原因, 例如:大腦發育不完全, 語言中樞受損等, 還有的可能是遺傳等等因素, 總之寶寶說話晚是有跡可循的。
寶寶說話晚的跡象
嬰兒開口說話的能力主要受兩類因素影響, 一是生理條件, 如先天性聽覺器官或大腦某些部分受損、先天體質差、遺傳等, 都會影響語言能力發展。 二是嬰兒所處的外界環境, 包括良好的語言氛圍, 幼兒語言的互動物件和交流的機會等。
一、語言環境是否過於複雜。 現在很多家庭裡, 語境不統一, 如寶寶的奶奶說地方話, 媽媽說廣東話, 而爸爸說普通話。 同時面對幾種不同的語言, 讓處在語言敏感期的嬰兒不知道自己究竟該跟誰學, 他很可能會選擇不說。
二、是否包辦代替太多, 讓嬰兒缺少開口說話的機會。 很多“勤快”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 讓嬰兒懶于說話, 失去了學 說話的動力。 如孩子想喝水, 剛想張嘴提出要求, 這時眼明手快的父母就已經把水杯遞了過去。 時間久了, 孩子就會形成惰性心理, 不願再張嘴說話, 而是通過手勢和眼色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三、是否與嬰兒缺乏交流, 讓嬰兒沒有學說話的語境。 現在大多數家庭裡都是老人帶孩子, 而老人本來就話少喜靜, 如果父母下班後再不和孩子進行充分的語言交流, 那麼孩子就會缺乏學習語言的情境, 語言發展自然受影響。
四、是否常對嬰兒指責、擔憂說話晚。 很多家長都喜歡把自家寶寶和同齡嬰兒做比較, 如果當著外人批評嬰兒說話不如別的小朋友清楚流利,
跡象
一般情況下,孩子長到二三歲就能比較好地表達自己的意圖,四歲時能基本掌握本民族語的口語了,到五歲以後能較清楚地複述聽過的故事大意、看圖說話或自己編簡單的故事。 正常情況下,發育晚的孩子與發育早的孩子相比有4—6個月的差異,超過這個時限,父母就要多加注意了。
4個月大時:不會模仿爸爸、媽媽發出的聲音。 6個月大時:不會笑或大聲叫。 8—9個月大時:不會用聲音吸引你的注意力;還沒開始咿呀學語。 滿10個月時:對別人叫自己的名字沒有反應,不懂怎麼讓你知道他是高興還是煩躁。
滿12個月時:不會做揮手、搖頭之類的肢體語言;還不能發出一兩個聲母(比如p、b等);當他需要幫助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與你交流。 滿15個月時:不明白“不行”和“再見”之類的詞,也不做反應;會做的肢體語言(比如擺手、指東西等)還不到6種;會說的詞不足1—3個。
21個月時:不會回應簡單的指令:不會假裝和娃娃或自己玩(比如給自己梳頭、給娃娃餵飯等)。 滿24個月時:不會把兩個詞連在一起;不知道常見家庭用具(比如牙刷、電話、筷子等)的功能;不會模仿別人的動作或學別人說話;不會按照要求指出身體部位。 滿30個月時:即使自己家裡的人也沒人能明白他;不會說簡單的句子,不會問問題,也不能讓陌生人明白自己。
滿3歲時:不會說短語;聽不懂簡短的指令;對和其他孩子交流不感興趣;和爸爸或媽媽分開時特別困難。 滿3歲半時:經常不能把話說完整(比如不會說“回家”,只會說“回”)。 滿4歲時:說話還經常結巴,基本上還是不能讓別人完全聽懂他說的話。
看完了上面關於寶寶說話晚的跡象是什麼這個問題,相信各位父母們已經有所認識和瞭解了。其實寶寶說話晚是有跡象的,一般情況下,兩歲左右就可以表達自己的訴求了,但是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寶寶三歲了還不會說話,那麼就可能是疾病的原因或者其他因素,最好帶上孩子到醫院諮詢醫生了。
滿4歲時:說話還經常結巴,基本上還是不能讓別人完全聽懂他說的話。看完了上面關於寶寶說話晚的跡象是什麼這個問題,相信各位父母們已經有所認識和瞭解了。其實寶寶說話晚是有跡象的,一般情況下,兩歲左右就可以表達自己的訴求了,但是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寶寶三歲了還不會說話,那麼就可能是疾病的原因或者其他因素,最好帶上孩子到醫院諮詢醫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