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不可或缺綜合征”嗎
當你計畫休個年假時, 是不是滿腦子都是尚未完成的工作?想著即使休假, 也要找個有WIFI的地方?離開辦公室一周的遐想是不是讓你有些惴惴不安, 擔心你的缺位會令各項工作戛然而止?
講真, 你想多了。
我們往往覺得, 自己的工作如此重要, 以致短暫的消失足夠讓整個公司陷入癱瘓。 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詹姆斯·巴厘將這種現象稱為“不可或缺綜合征”, 其根源在於我們內心深處的被人需要和被重視的心理需求。 事實上, “組織沒有我也會運行下去”的念頭使我們身處危機感中——這是一種自然的情感反應,
將這種自以為是正當化的理由有很多, 有人會說“這是我的責任”, 也有人相信自己是“唯一有資格”運作某個項目的人選。 好吧, 我們的工作當然是有價值的, 但是為什麼不把這種思維適用到我們的家庭中?是什麼讓我們認為, 單位離開我們就無法運轉, 家庭卻可以?
朋友的一位女性上司, 在跨國公司工作幾十年, 臨近退休才被提拔到大區二把手的位置。 這位領導幾乎符合你對“女強人”一詞的全部遐想:完美主義者, 對人對己都有著嚴苛的標準;每天下班後堅持加班, 隔著玻璃隔斷向員工輻射壓力;全心全意投入工作, 幾十年來基本沒有休過假, 孩子也是從幼稚園一路寄宿到大學畢業。
然而, 這位“女強人”在封閉期間, 近乎強迫症地每日發送多封郵件安排任務, 甚至每晚22點後仍掛在MSN上過問員工的工作, 創造一種“並肩作戰”的氛圍。 結果, 她手下的員工創造了全公司最高的離職率和換崗率, 幾位女員工更是及時申請了產假, 以便在她退休前減少接觸。
“不可或缺綜合征”的背後是我們的心理堡壘:我們不僅傾向於誇大自己的重要性, 還傾向於憂慮自己實際的才能不如我們呈現的那般貨真價實。 此外, 我們還會擔心有人會戳破這個現實, 擔心如果不是7×24小時的投入,
根據美國心理協會2013年進行的一項調查, 超過半數的美國職場雇員在週末至少每天查看一次工作郵件, 即使臥病在床也不例外;40%的人即使在度假也是如此。 要知道, 這還只是對職場中的隨機抽樣, 如果被調查者是管理者, 上述結論又會進一步增強。
詹姆斯·巴厘教授曾採訪來自17個國家的127位管理者, 發現當問及他們的工作對整個組織或團隊有多重要時, 所有人都口徑一致地回答“非常重要”。 而當請他們將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與他人進行比較時, 76%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工作“更重要”, 剩下24%則表示“同樣重要”。 當研究者問及“如果因為某種原因需要在一周內與組織斷絕聯繫, 是否會感到不適”時,
這樣的結果背後, 有一部分原因出自人類建立聯結的天性:我們需要人際互動, 而工作關係為我們提供了這種互動, 以及心理上的支撐, 這需要我們付出精力去維護。 另一部分原因則可歸咎於通訊技術。 在美國心理學會進行的一項調研中, 36%的雇員認為通訊技術增加了他們的工作負荷, 使他們更加難以從工作中抽離。 同樣, 如果把高級管理者計算在內, 這個比例還會更高。
要知道, 誇大自己的重要性, 就等於貶低了他人的價值。 同時, 我們還可能制約了團隊的成長契機, 使其它同事不能獨當一面。 這不是領導力。
真正的領導者會利用缺席的契機檢驗團隊的能力,
我們所獲得的一切都不是無緣無故的, 因此, 並不必擔心我們的位置會因為一兩個星期的假期而被取代。 如果我們接受自己“並沒有那麼重要”的事實, 承認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暫別工作來補給能量, 承認毫不間斷的投入可能會制約團隊的發展, 我們就更有可能解開心結, 外出休假, 並帶著調整後的身心輕鬆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