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走路不穩怎麼辦
我們大家知道一般來說要達到走路時真正意義上的“穩”, 需到三四歲左右。 當然不同的孩子, 因為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強弱不同, 有的孩子的平衡能力相對會要強一點。 但是多平衡運動的練習和加強營養(尤其是肉類營養對肌肉力量有幫助)還是能夠加快這個進程。 對剛開始學走路的孩子來說, 用足尖走路, 全身的重心全部落在兩足尖很小的面積上, 更容易摔跤。 小孩常常摔跤, 對走路產生恐懼, 就會終日纏著要抱或攙著走。
建議:雖然幼兒一歲後即學會走路, 但是要達到平衡的程度還需要相當長時間的練習。
摔得不巧有時還會造成關節、肌肉、韌帶扭傷, 甚至骨折。 值得注意的是:個別孩子剛開始走路, 就經常兩足尖著地。
2歲前, 小兒足底脂肪較厚, 足弓還沒有形成。 隨著年齡的增長, 在獨自走路的過程中, 足底脂肪重新分佈, 通過肌肉的鍛煉使足部內側緣提起,
小兒學走路時如果用足尖走路, 全身的重心全部落在兩足尖很小的面積上, 更容易摔跤, 常用足尖走路, 就會影響正常足弓形成, 也會影響腿部肌肉的發育, 易發生足底骨骼畸形。
另外, 孩子缺乏睡眠, 運動神經系統會受到影響, 因此容易因為行動或反應遲緩而受傷。 兒童容易摔跤與缺乏微量元素鈣也有一定關係。
建議到醫院進行系統的檢查, 看有無腦性癱瘓或其他神經功能性疾病,
一般9個月的小孩可以開始學步。 這時小孩頭部較大, 身子較長, 四肢較短, 身體的重心不穩, 而且小孩的神經系統還沒發育完善, 腿部肌肉又缺乏力量, 運動神經支配肌肉的能力也較弱。 因此在剛學走路時, 小孩肯定不會像大人那樣, 在身體重心發生變化時能及時調整姿態, 保持身體平衡, 而且常常以重心前移來帶動身體移動, 並需要身體其他部位的協助。
隨著神經肌肉功能的逐漸增強, 以及練習的增加, 小孩的步態會逐漸變穩。 而現在很多小孩之所以表現得腿腳軟弱, 正是父母的疼愛使得孩子沒有機會多加練習的緣故。 治療這樣的狀況其實很簡單,
以上就是專家針對小孩走路不穩的原因介紹, 希望通過文章的閱讀大家能夠有所瞭解。 與此同時, 在孩子走路的問題上父母也不能大意, 如果小孩在1歲半後仍行走不穩, 走起路來左右搖擺, 就應該儘早帶小孩去醫院就診, 查一查小孩體內是否隱藏著某種疾病, 如腦癱、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