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素問》雲:“恬惔虛無,
真氣從之,
精神內守,
病安從來”,
說的是,
如果心中無雜亂之欲,
保存好自己的真氣(中醫認為此是人體養命的元陽之氣),
有了自身的抵抗力,
怎麼可能會患病呢?足見中醫多麼強調內因在防止患病方面的重要性。
事實也是如此,
有些人一年到頭都在吃藥、治病,
而有些人卻可能一輩子也不患病。
再者,
無論有多嚴重的瘟疫大流行,
也有人能生存下來。
這就是中醫為何強調內因重要性的根據所在。
舉例傳染病來說,
傳染性較強的肺結核病,
有人接觸後會傳染患病,
而有人卻無論怎麼接觸也不會患病;流感大流行期間,
也只有不到30%的人會患病,
且有些人可能會出現極輕微的臨床表現很快就好了,
身體體質好或者平時較注意預防保健的人絕大多數人均不會患上病……更為重要的是,
即使患上了某種傳染性疾病,
也因為個體體質強弱差異,
有些人症狀輕微很快痊癒,
有些人症狀雖重但也很快康復,
而有些人則病情加重甚至導致病重而亡。
這些都說明,
在是否患病、患病輕重、患病後身體康復快慢等方面,
其決定因素主要還在人體自身狀況好壞,
並不在於致病因素有多強大。
也就是說,
以重視內因為主的中醫理念一定比重視外因為主的西醫理念,
在論述疾病的輕重、危厄等方面更勝一籌。
西醫治病與中醫不同,
主要強調外因致病的作用。
特別是對於病毒、細菌及其它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西醫幾乎都是在強調致病菌的原因,
很少考慮人體自身的自組織康復能力,
在預防和治療這些疾病方面,
也主要強調殺滅或對抗這些致病菌而已。
比如,
對抗菌藥物的研究主要側重於如何更快更好的殺滅身體內的細菌,
而不是側重于通過增加人體的自身抗病能力達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這種“對抗”性治療方法的最終結果卻是:無論用藥殺滅了人體內或人類生存環境當中多少的細菌及致病菌,
自然界中依然會產生出更多更複雜的致病菌來,
有些甚至因為抗菌藥物的濫用已經產生了可以對付大多數抗菌藥物的耐藥菌株,
已對人類健康帶來了極大麻煩。
中醫則與西醫不同,
首先考慮的是人體自身的抗病菌能力,
而不在乎感染了什麼致病菌,
也不在乎自然界到底還存在有多少知名的不知名的致病菌,
只要身體有了足夠清除致病菌的能力,
機體就能有效清除體內的致病菌,
達到自我康復的目的了。
事實上,
自然界生存的微生物、細菌及病毒等的數量遠遠超過了人類的總重量,
其種類更是地球上最為多樣的生命體,
而且其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有數億年之久,
比起人類生存於地球上的時間來說,
更是小巫見大巫了。
這些微生物的生存,
也是人類及其他生物相處生存的必要條件,
如果沒有了它們的存在,
地球上的一切生物也將不復存在。
由此可以想像,
如果一見到什麼致病菌就欲將其消滅殆盡而後快,
那麼,
總有一天會人類因為地球的生態失去平衡,
而引起更加嚴重的惡果。
眼下,
因為抗菌藥物等大量化學藥物及食品添加劑的使用,
已經影響了地球的生態,
也影響了人體的內環境,
許多疑難雜症及“不治之症”已經產生,
這必定就是人類如此對抗自然的惡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