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巖豇豆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貴州草藥》。

【拼音名】Yán Jiānɡ Dòu

【英文名】all-grass of Fleshyleaf Lysionotus

【別名】巖澤蘭

【來源】

藥材基源:為苦苣苔科植物肉葉員石苣苦苔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ysionotus carnosus Hamsl.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 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內葉吊石苣苔 小灌木, 高4-30cm。 幼枝常具短毛。 葉3, 輪生或對生;葉柄粗, 長1-4mm, 無毛或上面有疏柔毛;葉片革質, 卵形或橢圓狀卵形, 長1-5cm, 無毛或上面有疏柔毛;葉3, 輪生或對生;葉柄粗, 長1-4mm, 無毛或上面有疏柔毛;葉片革質, 卵形或橢圓狀卵形, 長1-4mm, 無毛或上面有疏柔毛;葉片革質, 卵形或橢圓狀卵形, 長1-5cm, 寬1-2.4cm, 先端急尖, 基部圓形或寬楔形, 邊緣少數牙齒, 側脈3-4對, 極不明顯。 花序腋生, 有1-2花;花梗長5-12mm;苞片對生, 披針形, 疏被短毛或近無毛;花萼5深裂至基部, 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帶淡紫色或紫色, 長約3cm, 檐部二唇形, 上唇長約3mm, 2裂, 下唇長約7mm, 3裂近中部;能育雄蕊2, 無毛, 花絲線形, 花藥相連, 退化雄蕊3;花盤杯狀, 邊緣有牙齒;雌蕊長約2cm,

無毛。 蒴果線形, 長約6cm, 寬約2mm。 種子紡錘形, 有柄, 先端有1長毛。 花期7-9月, 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于海拔1000-1500m的山地林中樹上或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貴州、廣西及云南。

【藥理作用】抗菌作用:煎劑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草綠色鏈球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綠膿桿菌和傷寒桿菌都有一定抑菌作用。

【性味】味辛;微甘;性平

【歸經】肺;脾經

【功能主治】散風止咳;化食消積。 主風寒咳嗽;小兒疳積;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30g。 外用:適量, 研末敷。

【各家論述】《貴州草藥》:驅風, 止咳, 生肌, 止血, 補虛, 軟堅。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