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蛋白質流失有什么癥狀

蛋白質流失聽起來沒有什么大問題, 可實際上如果蛋白質過多的攝入, 對身體是有害的, 但是如果蛋白質隨著一些元素逐漸的被流失掉, 身體也會出現很多嚴重的問題, 比如因為缺乏蛋白質導致的肌肉松弛, 使體質下降, 還會傷害到腎臟功能, 造成腎臟功能不好, 嚴重的會導致骨骼中的鈣元素流失, 出現骨質疏松的現象。

基本癥狀

過量表現

蛋白質, 尤其是動物性蛋白攝入過多, 對人體同樣有害。 首先過多的動物蛋白質的攝入, 就必然攝入較多的動物脂肪和膽固醇。 其次蛋白質過多本身也會產生有害影響。 正常情況下, 人體不儲存蛋白質, 所以必須將過多的蛋白質脫氨分解, 氮則由尿排出體外, 這加重了代謝負擔, 而且, 這一過程需要大量水分, 從而加重了腎臟的負荷, 若腎功能本來不好, 則危害就更大。 過多的動物蛋白攝入, 也造成含硫氨基酸攝入過多,

這樣可加速骨骼中鈣質的丟失, 易產生骨質疏松[1]。

缺乏癥

蛋白質缺乏在成人和兒童中都有發生, 但處于生長階段的兒童更為敏感。 蛋白質的缺乏常見癥狀是代謝率下降, 對疾病抵抗力減退, 易患病, 遠期效果是器官的損害, 常見的是兒童的生長發育遲緩、體質量下降、淡漠、易激怒、貧血以及干瘦病或水腫,

并因為易感染而繼發疾病。

蛋白質的缺乏, 往往又與能量的缺乏共同存在即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 分為兩種, 一種指熱能攝入基本滿足而蛋白質嚴重不足的營養性疾病, 稱加西卡病。 另一種即為"消瘦", 指蛋白質和熱能攝入均嚴重不足的營養性疾病。

主要性質

①具有兩性

蛋白質是由α-氨基酸通過肽鍵構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在蛋白質分子中存在著氨基和羧基, 因此跟氨基酸相似, 蛋白質也是兩性物質。

②可發生水解反應

蛋白質在酸、堿或酶的作用下發生水解反應, 經過多肽, 最后得到多種α-氨基酸。

蛋白質水解時, 應找準結構中鍵的"斷裂點", 水解時肽鍵部分或全部斷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