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毛走馬胎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民間常用草藥彙編》。
【拼音名】Hónɡ Máo Zǒu Mǎ Tāi
【別名】毛青杠、紅膽、紅毛針、毛羅傘、老虎舌、鋪地氈、紅氈草、毛虎舌、山豬怕、紅氈毯、紅毛過江、毛涼傘、紅毛氈、紅八爪、矮朵朵
【來源】
藥材基源:為紫金牛科植物虎舌紅的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disia mamillata Hance [Tinusmamillata O.Kuntze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 洗淨, 切片, 曬乾。
【原形態】矮小灌木, 直立莖高不超過15cm。 具匍匐的木質根莖, 幼時密被鏽色捲曲長柔毛。 葉互生或簇生於頂端;葉柄長5-15mm, 或幾無, 被毛;葉片堅紙質, 倒卵形至長圓狀倒披針形, 長7-14cm, 寬3-4cm, 先端急尖或鈍, 基部楔形, 邊緣具不明顯的疏圓齒, 邊緣腺點藏于毛中, 兩面綠色或暗紫紅色, 被鏽色或有時為紫紅色糙伏毛, 毛基部隆起如小瘤, 具腺點, 以背面尤為明顯。 傘形花序, 單1, 著生於側生特殊花枝頂端, 近頂端常有葉1-2片;花梗長4-8mm, 被毛;萼片披針形或狹長圓狀披針形, 與花瓣等長或略短, 具腺點, 兩面被長柔毛或裡面近無毛;花瓣粉紅色,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500-1600m的山谷、山坡林下陰濕處。
資源分佈:分佈于西南及福建、湖南、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根莖直徑約3mm, 褐紅色, 木質。 幼枝被鏽色長柔毛, 老枝幾無毛。 葉多生於莖中上部, 近簇狀, 葉片展平後呈橢圓形或倒卵形, 上下兩面有黑色腺點和褐色長柔毛, 邊緣稍具圓齒;葉柄密被毛。 有時具花序或球形果實。
校質稍韌, 葉紙質。 氣弱, 味淡, 略苦、澀。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木栓細胞數列。
維管束外韌型, 排列成U字形, 周圍有纖維群。 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 偶見方晶。
【性味】苦;辛;性涼
【功能主治】祛風刮濕;清熱解毒;活血止血。 主風濕痹痛;黃疽;痢疾;咳血;吐血;便血;經閉;產後惡露不盡;跌打損傷;乳痛;療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9~15g;或泡酒。 外用:適量, 研末調敷。
【注意】孕婦忌服。
【各家論述】
1.《民間常用草藥彙編》:為鎮痙藥, 能除風寒濕氣,
2.《廣西藥植名錄》:消炎, 消腫, 清涼, 解熱, 活血, 潤肺止咳, 調經。 治痢疾, 黃疸, 吐血, 婦女血崩, 疳積, 喉頭炎, 癰瘡, 跌打內傷, 風濕。
3.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利濕, 涼血止血。 治肺病咯血, 外傷吐血, 月經過多, 痛經, 小兒疳積。
4.《雲南中草藥選》:治膽囊炎, 肝炎。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