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什麼是尿毒癥啊

人們對於尿毒癥具有著深深的恐懼感, 那麼, 尿毒癥是由什麼引起的呢?其實有很多人並不瞭解這個問題。 但是醫學研究表明, 知道了尿毒癥是由什麼引起的, 其實會對於人們的治療過程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其實, 許多小的腎病都會成為引起尿毒癥的原因, 因此人們應該正確對待腎病的治療。 一起來看一下, 什麼是尿毒癥?

尿毒癥不是一個獨立的病, 而是各種晚期的腎臟病共有的臨床綜合征, 是慢性腎衰竭的終末階段。

臨床表現

水、電解質、酸堿代謝紊亂

以代謝性酸中毒和水、電解質平衡紊亂最為常見。

(1) 代謝性酸中毒 慢性腎衰尿毒癥期時人體代謝的酸性產物如磷酸、硫酸等物質因腎的排泄障礙而瀦留, 可發生“尿毒癥性酸中毒”。 輕度慢性酸中毒時, 多數患者症狀較少, 但如動脈血HCO3

(2) 水鈉代謝紊亂, 主要表現為水鈉瀦留, 或低血容量和低鈉血症。

腎功能不全時, 腎臟對鈉負荷過多或容量過多的適應能力逐漸下降。 尿毒癥的患者如不適當地限制水分, 可導致容量負荷過度, 常見不同程度的皮下水腫(眼瞼、雙下肢)或/和體腔積液(胸腔、腹腔), 此時易出現血壓升高、左心功能不全(表現為胸悶、活動耐量下降甚至夜間不能平臥)和腦水腫。 另一方面, 當患者尿量不少, 而又過度限制水分, 或併發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時, 又容易導致脫水。 臨床上以容量負荷過多較為常見, 因此尿毒癥的病人在平時應注意適當控制水的攝入(除飲水外還包括湯、稀飯、水果等含水多的食物), 診療過程中應避免過多補液, 以防發生心衰肺水腫。

(3) 鉀代謝紊亂:當GFR降至20-25ml/min或更低時, 腎臟排鉀能力逐漸下降, 此時易於出現高鉀血症;尤其當鉀攝入過多、酸中毒、感染、創傷、消化道出血等情況發生時, 更易出現高鉀血症。 嚴重高鉀血症(血清鉀>6.5mmol/L)有一定危險, 需及時治療搶救(見高鉀血症的處理)。 有時由於鉀攝入不足、胃腸道丟失過多、應用排鉀利尿劑等因素,

也可出現低鉀血症。 臨床較多見的是高鉀血症, 因此尿毒癥患者應嚴格限制含鉀高的食物的攝入, 並應定期複查血鉀。

(4) 鈣磷代謝紊亂, 主要表現為磷過多和鈣缺乏。 慢性腎衰時腎臟生成1, 25-(OH)2D3減少, 使腸道對鈣的吸收減少;靶器官對1, 25-(OH)2D3產生抵抗,

使腎小管重吸收鈣減少, 此外, 高磷血症可使鈣磷乘積升高, 促使磷酸鈣鹽沉積, 引起異位鈣化、血鈣降低。 食物中含有豐富的磷, 血磷濃度由腸道對磷的吸收及腎的排泄來調節。 當腎小球濾過率下降, 尿磷排出減少時, 血磷濃度逐漸升高, 高血磷進一步抑制1, 25-(OH)2D3的合成, 加重低鈣血症。 甲狀旁腺代償性分泌更多的PTH以維持血鈣。 導致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簡稱甲旁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