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感冒時多出汗容易好?那些保健法大錯特錯

1、.感冒時多出汗容易好?

從小感冒、發燒時, 媽媽總是會幫我們添衣服、鋪毯子, 保暖之外, 大量出汗也能幫助退燒, 所以為了讓感冒快好,

每逢感冒總會蓋上厚厚的棉被休息。 然而, 這個做法其實是錯誤的。 硬是多添衣服和蓋棉被的發汗療法, 不僅不正確, 反而可能會讓身體狀況更加惡化。 蓋著厚重的棉被, 讓汗水無法蒸發, 讓熱氣悶著, 反而會消耗體力, 讓身體更加虛弱, 而且大量流汗會讓體內的水分快速流失, 有可能造成脫水。

2、發燒時要冰敷額頭?

時常在電視中看見角色發燒時, 會在額頭上敷冰毛巾、冰袋的場景, 發燒時也會往額頭貼上散熱貼, 然而這種作法其實沒有意義, 冰敷額頭只是涼涼的感覺比較舒服而已, 沒有幫助退燒的效果。 比起額頭, 冰敷皮膚比較薄、有著動脈流經的部位更有效果。 例如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等部位, 可以準備裝著冷水的寶特瓶,

用布包起後冰敷這些部位。

3、受傷時傷口要消毒?

受傷時要好好消毒, 是從小到大的常識, 大概每個人都有小時候跌倒擦傷, 被保健室阿姨、爸爸媽媽用消毒液沖洗傷口的可怕經驗。 然而如今這種常識般的治療法已在醫療界被打破,

傷口不需要消毒, 只要用水好好沖洗乾淨即可。 這是因為消毒液具有的殺菌作用, 不僅清理傷口, 也會對好的健康細胞造成傷害, 因此無法治療, 反而會讓傷口更嚴重!因此傷口只需要用水清洗乾淨即可。 然而如果是有砂礫石頭跑進傷口、傷可見骨的嚴重情形時, 還是去醫院讓專業醫護人員清理較為妥當。

4、傷口要用紗布包紮?

被紙割傷、破皮, 有擦傷時, 許多人的第一個反應可能是找OK繃, 面積較大則是使用紗布, 仔細包紮, 還在傷口還沒好時小心避免碰水, 努力保持傷口乾燥, 然而, 這樣其實會讓傷口好的更慢。 受傷時會有各式各樣的細胞為了療愈而開始聚集到傷口, 傷口會開始冒出組織液, 這些液體中含有大量治療傷口的成分,

看到液體滲出可能會很驚嚇, 以為是流膿, 不過留膿會伴隨著腫、痛、紅以及發熱的感染徵兆, 兩者並不相同。 而傷口一旦包紮紗布, 就會導致組織液被紗布吸附, 讓傷口變得乾燥, 而且紗布和傷口緊緊相貼, 摘下來時很容易把好不容易長出來的表皮細胞一起剝下, 因此受傷時用紗布包紮是不好的。

而受了傷後究竟怎麼包紮比較好呢?現在“濕潤療法”是主流, 是利用人體本就具有的“自然療癒能力”來治療擦傷與割傷等小傷口。 專家表示, 濕潤療法可以無痛並且儘早治好傷口。 濕潤療法最大的妨礙就是乾燥與消毒, 如果是居家治療, 用水將傷口清洗乾淨, 塗抹凡士林, 避免傷口乾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