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冬季涮火鍋警惕山寨羊肉

●紅油麻辣鍋底存在“回收油”風險, 味道太鮮濃的鍋底或藏增鮮劑和亞硝酸鹽等違規添加劑

●人造火鍋食材多為澱粉加調味料, 沒有多大營養價值

●火鍋湯雖味道鮮, 但卻富含飽和脂肪、鈉鹽、嘌呤等對身體有害的成分

“香菇貢丸、包心魚丸、牛肉丸, 熱賣11.9元/斤”、“美味小肥羊, 特價17元/300克”、“正宗重慶火鍋底料, 買一送一”……隨著冬天的氣息越來越濃, 各類火鍋材料隆重登場。 “川式火鍋、臺灣涮涮鍋、泰式火鍋、中藥養生鍋等, 在本土都有著不小的市場。 現在雖還不算冷, 但一些知名火鍋店已開始有等位現象。 ”武警廣東總隊醫院營養科曾晶主任說。

之前曾在國內媒體爆出“山寨羊肉卷”事件, 稱有不法商人用碎肉混合牛肉、鴨肉等壓制成“羊肉”。 還有一些甚至僅用其他肉添加羊油、羊肉粉、香精等炮製出羊肉味。 由於價格便宜、真假難辨, 不少中小火鍋館都在長期採購。 記者日前走訪發現, 廣州的大型超市都進貨較規範, 羊肉、肥牛以及各類食材都清晰標明成分、廠家、日期等, 而在菜場則有“莫問出處”的無標無牌羊肉卷、肥牛在售。

“如果只是一般的人造肉、人造蟹柳、人造魚丸, 還不一定對人體有害, 因為它們主要是澱粉唱主角, 最多吃了無益, 屬於輕度‘欺詐’, 但要警惕的是那些摻入了精粉、亞硝酸鹽、高鈉等添加劑的食材和湯料, 這些的確可能對人體心肝腎造成損害。

”專家介紹。

記者觀察:

不知名羊肉卷菜場熱賣

日前, 記者走訪多家大型超市發現, 各種火鍋材料、底料早已在顯眼位置鋪陳上架, 不少市民都在踴躍選購。 “這個牌子的火鍋料不錯, 魚丸、牛肉丸都好吃, 價格也便宜, 我每年都買它!”一位女士熱情地“指導”身旁一位阿姨。

記者觀察近半小時, 在冰櫃前熱火朝天挑選食材的十來位市民, 竟無一人將材料翻到底部查看具體成分說明。 “日期很近, 上個月剛生產的, 放在冰箱冷凍層的話, 可以放12個月。 ”一位阿姨對日期倒是很講究。 但對於其他內容則不停搖頭:“管它什麼成分呢, 無非澱粉加點配料, 這個價錢有這個口感不錯了!”她對此非常想得開。

在天河崗頂某知名連鎖超市內,

記者看到了近十種羊肉卷, 品牌不一, 既有內蒙古產的, 也有深圳產的, 價格從特價的17元/300克到原價16元/180克, 折合下來, 都超過28元一斤, 而且標示內容齊全清晰醒目, 肉質看上去則粉紅色、暗紅色不等。

而在白雲區某菜市場內, 記者發現仍有不知名的散裝冰凍羊肉卷和肥牛肉在出售, 售價為22元一斤。 記者觀察發現, 肉卷都已切好卷好, 並非之前曝光事件中披露的成排未切假羊肉。 老闆對於採購途徑只是含混地打包票帶過:“絕對沒問題, 做了好多年了, 都是從靠得住的廠家進的。 ”

同樣, 菜場裡也有散裝蟹柳棒在售, 一面是白嫩的“蟹肉絲”, 一面則是鮮紅的“皮”, 外面裹著一層膜。 當記者問蟹柳棒裡面到底有沒有蟹肉時,

老闆笑說:“你買了吃吃看就知道了, 賣得很好的, 很多火鍋店都從我們這進貨。 ”

火鍋湯底

味道太鮮美 或加增鮮劑

曾晶主任指出:“並不能說不知名的羊肉卷就是‘山寨貨’, 其實還是可從價格和顏色初步看出端倪。 基本來說, 低於18元一斤的就要警惕假肉的可能了。 之前曝光的45元5斤的假羊肉卷就是不少火鍋店的最佳選擇, 因為火鍋味道重, 一般顧客很難察覺出差別。 ”曾晶主任提醒, 市民不要貪便宜購買價格明顯低於市場價的肉類, 其次, 假羊肉卷紋理粗糙, 切片後瘦肉多, 呈大片狀, 真羊肉卷則紋理細膩, 切片後含有白色條紋。 這些都應在選購時留意。 “其實無論是去火鍋店還是自己在家做, 都建議多選用新鮮肉和新鮮魚頭、魚肉,

少挑半成品。 而魚丸、蟹柳棒、午餐肉等‘人造產品’在工藝上大多以大豆蛋白等為主料, 既無什麼營養價值, 也說不上多大危害。 ”

而真正有害人體的偽劣產品則來自假肉替代真肉, 以及火鍋底料所謂的增鮮劑。 “前者可能蘊藏羊油或羊肉精等添加劑, 以保留羊肉的膻味。 而羊肉精是有關部門明文禁止摻入食物的, 它其中含有增白成分, 會加重肝臟負擔, 嚴重時, 肝、腎會出現病理變化, 甚至可誘發多種疾病。 ”

她同時指出, 別小看了湯鍋料, 因為小小一袋料中, 很可能藏有超標的色素、亞硝酸鹽, 另外防腐劑中還可能帶有高鈉。 “攝入太多這些成分, 不但有致癌、致畸的作用, 還可能導致中毒, 而且會增加心臟和肝腎負荷。

曾晶認為, 單純從食品衛生角度而言, 清湯火鍋較紅油麻辣鍋“安全”係數更高, 也沒有機會讓店家回收“老油”。 “建議愛吃辣的人群可以考慮要一個清湯鍋, 然後準備一份辣油碟, 蘸著吃。 ”

冬季打邊爐 警惕四陷阱

何鳳怡營養師告訴記者, 即使材料和湯料都選擇對了, 也不見得能“毫髮無傷”。 “美味的火鍋中常常隱藏著重重陷阱, 稍不留心, 就會陷入其中, 深受其害。 很多人冬天體重陡升, 就可能是拜火鍋所賜。 ”她表示, 冬天吃火鍋應警惕四大類健康陷阱:

陷阱之一:麻辣燙

吃火鍋有“一燙當三鮮”之說, 如果不燙, 味道會大打折扣。 “事實上, 口腔、食道和胃黏膜一般只能耐受 50℃~60℃, 而火鍋濃湯溫度可高達120℃, 燙熟即吃的話, 很容易燙傷口腔、食管和胃的黏膜。 加上麻辣等刺激,容易引起或誘發各種消化器官炎症和潰瘍,特別對於本來就有這些疾病的人。”何鳳怡營養師說。

“寧舍三鮮,不要一燙”,食物從鍋中撈出最好先放在小碟待微涼再吃。各種消化系統炎症或潰瘍的病人,以及上腹部做過手術的人應儘量避免吃火鍋,或以少油、少麻辣的清淡火鍋為宜。

陷阱之二:鮮嫩

食物不全熟的味道尤其鮮嫩,這也是人們喜歡火鍋的原因之一。但何鳳怡指出,如果一味貪圖鮮嫩,還沒等食物燙熟就吃,不僅影響營養成分的消化吸收,還可能因其中未被殺滅的細菌和寄生蟲引起胃腸道感染。在吃火鍋時,要注意肉類應該涮熟再吃。當然,如果食物在火鍋中煮得太久,也會導致營養成分破壞,特別是蔬菜,煮的時間過長會使其中的維生素流失較多,一般燙軟後即可進食。

陷阱之三:“營養”湯

何鳳怡介紹,很多人認為火鍋湯彙聚了各種食品的精華,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可實際恰恰相反,反復沸騰後火鍋湯中,維生素等有益成分大多已被破壞,而飽和脂肪、鈉鹽、嘌呤等對身體有害成分卻特別豐富,這些成分均是肥胖、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疾病的誘因。

“因吃火鍋而導致痛風急性發作的患者並不少見,因為火鍋的食物以肉類居多,蛋白質分解產生大量嘌呤,嘌呤攝入過多正是痛風急性發作的原因,如果同時飲啤酒,更是火上加油,因為啤酒中嘌呤含量也很高。高尿酸血症和痛風病史的患者還是少碰火鍋為宜,或者以低嘌呤食物為主,如瓜果、蔬菜,同時要禁止飲酒。”她說。

陷阱之四:一桌鮮肉

“滿桌鮮肉讓人覺得吃火鍋肯定營養豐富,事實並不如此。打火鍋的人常常吃完肉、喝完啤酒,就忘記主食、蔬菜,營養結構不均衡。”何鳳怡介紹,不少人邊吃邊侃,一頓火鍋能吃上幾個小時,且以進食脂肪含量高的肉類為主,胃腸道必須持續分泌消化液,長期如此,會導致消化功能紊亂,還可能導致蛋白、脂肪攝入過多而引發多種“富貴病”。

她提醒,享美味之時,別忘了營養均衡,主食、蔬菜、肉類和豆類等搭配進食,這樣才稱得上是“健康火鍋”。而且一周不宜超過一次,且不宜打“持久戰”。

加上麻辣等刺激,容易引起或誘發各種消化器官炎症和潰瘍,特別對於本來就有這些疾病的人。”何鳳怡營養師說。

“寧舍三鮮,不要一燙”,食物從鍋中撈出最好先放在小碟待微涼再吃。各種消化系統炎症或潰瘍的病人,以及上腹部做過手術的人應儘量避免吃火鍋,或以少油、少麻辣的清淡火鍋為宜。

陷阱之二:鮮嫩

食物不全熟的味道尤其鮮嫩,這也是人們喜歡火鍋的原因之一。但何鳳怡指出,如果一味貪圖鮮嫩,還沒等食物燙熟就吃,不僅影響營養成分的消化吸收,還可能因其中未被殺滅的細菌和寄生蟲引起胃腸道感染。在吃火鍋時,要注意肉類應該涮熟再吃。當然,如果食物在火鍋中煮得太久,也會導致營養成分破壞,特別是蔬菜,煮的時間過長會使其中的維生素流失較多,一般燙軟後即可進食。

陷阱之三:“營養”湯

何鳳怡介紹,很多人認為火鍋湯彙聚了各種食品的精華,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可實際恰恰相反,反復沸騰後火鍋湯中,維生素等有益成分大多已被破壞,而飽和脂肪、鈉鹽、嘌呤等對身體有害成分卻特別豐富,這些成分均是肥胖、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疾病的誘因。

“因吃火鍋而導致痛風急性發作的患者並不少見,因為火鍋的食物以肉類居多,蛋白質分解產生大量嘌呤,嘌呤攝入過多正是痛風急性發作的原因,如果同時飲啤酒,更是火上加油,因為啤酒中嘌呤含量也很高。高尿酸血症和痛風病史的患者還是少碰火鍋為宜,或者以低嘌呤食物為主,如瓜果、蔬菜,同時要禁止飲酒。”她說。

陷阱之四:一桌鮮肉

“滿桌鮮肉讓人覺得吃火鍋肯定營養豐富,事實並不如此。打火鍋的人常常吃完肉、喝完啤酒,就忘記主食、蔬菜,營養結構不均衡。”何鳳怡介紹,不少人邊吃邊侃,一頓火鍋能吃上幾個小時,且以進食脂肪含量高的肉類為主,胃腸道必須持續分泌消化液,長期如此,會導致消化功能紊亂,還可能導致蛋白、脂肪攝入過多而引發多種“富貴病”。

她提醒,享美味之時,別忘了營養均衡,主食、蔬菜、肉類和豆類等搭配進食,這樣才稱得上是“健康火鍋”。而且一周不宜超過一次,且不宜打“持久戰”。